一、總體概況
2003网站太阳集团安全科學與工程是在隸屬原核工業部衡陽礦冶工程學院的放射性開采及水冶專業、原核工業第六研究所的鈾礦通風與環境保護研究室基礎上建立的學科,有近60年的發展曆史,曾參加過二彈研發工作,為國家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2006年獲安全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點,2011年分獲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在國内較早開展鈾礦山通風與輻射安全和核電安全人因可靠性分析研究,形成了以核設施應急安全技術與裝備、鈾尾礦庫輻射安全與退役治理技術、安全監控與預警理論與技術、通風與放射性污染物控制技術、鈾礦冶放射性環境治理與修複、核安全與應急管理等具有核特色的學科方向,是國内唯一為核安全領域培養學士、碩士、博士的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
本學科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單位,國家原子能機構國際合作協調委員會成員單位,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單位、中國公共安全學會理事單位、中國核學會核安全分會理事單位。擁有“核能與核安全”國家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築環境氣載污染物治理與放射性防護”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核安全與核應急技術”國防特色學科(全國唯一)、“核設施應急安全技術與裝備”湖南省重點實驗室,“鈾尾礦庫退役治理工程”湖南省技術研究中心,“核電建設環保安全與節能技術”中核建重點實驗室,“鈾尾礦庫退役治理技術”和“核環保安全”湖南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院士工作站等10個國家省部級學科平台,已成為國内核設施安全、核安保、核應急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
學科擁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國務院安全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湖南省“121”第二層次人才1人,國家一級學會和行業協會常務理事以上5人,生态環境部環評專家5人,國防科工局項目評審專家5人,湖南省應急管理廳安全專家3人,國家注冊核安全工程師等10人,國家注冊安全評價師5人,安全專業核心期刊審稿專家3人。專任教師60人,現有教授22人,副教授13人,博士生導師16人,碩士生導師42人。近五年承擔國防重點項目、國自科重點項目、國防科工局核能開發項目、國防科工局技術基礎科研項目、國自科面上項目和青年項目、省部級重點項目、橫向科研項目等 80 餘項,總經費 8056 餘萬元;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 8 項;授權發明專利 98項。
二.研究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建立核安全觀、打造人類核安全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構建内容豐富、特色鮮明、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思政教育工作體系,形成全員參與、全程貫穿、全域協同的育人格局。
(一)課程思政改革
健全課程育人管理制度,将課程育人作為新時代思政工作的主要内容、教學督導的重要環節、培養“四有”好老師的重要抓手;建構“三全育人”評價體系,将課程育人成效作為專任教師年度考核、職稱晉升、評先評優重要依據。推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将南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兩彈一星精神、核工業精神、工匠精神、螺絲釘精神”等作為示範通識課和專業特色課建設重要内容,教會學生态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培養具有強烈安全意識、安全責任、安全知識、安全能力和安全理念的社會主義時代新人。近年來獲批校級以上課程育人類項目20餘項,《結構力學》《構造地質學》等30門課程入選2003网站太阳集团“課程思政”示範課程或放心課程。20餘名研究生獲省級、校級優秀畢業研究生。
(二)社會實踐開展有深度
深入開展暑期“三下鄉”“研究生支教團”“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等傳統實踐項目;深入實施“牢記時代使命,書寫人生華章”等實踐育人精品項目;鞏固深化“兩彈一星”精神傳承、防艾宣傳、營養科普、“保護母親河”等特色社會實踐項目;與核工業企業共建安全科技教育等創新實踐基地,深化産教融合,構建實踐育人共同體,形成專業課實踐教學、社會實踐活動和創新創業教育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三)意識形态管理有精度
制定學院意識形态工作實施細則,精準施策,落實黨政同責,壓實一線責任。每年開展政治理論學習和專題培訓20餘次,促進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人類核安全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教師群體入思想見行動。每年對課堂主陣地監管100餘次,把思想建設、課堂紀律和安全教育立于講堂;抓好學術報告審批,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貫穿始終;抓好網絡信息監測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把好陣地關鍵“關口”,實現網上網下、虛拟和現實同頻共振。
(四)黨支部建設有力度
堅持“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聚焦“五個基本”,大力推進以“支部設置标準化、組織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務精細化、工作制度體系化、陣地建設規範化”為主要内容的黨支部标準化規範化建設,切實增強黨支部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每年發展2-3名黨員,開展4次黨支部書記培訓會,8次主題黨日活動,20餘次安全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
(五)思政隊伍建設有效度
實施思政隊伍專項培育計劃,建立“基礎培訓-專項培訓-常規培訓-高級研修”四級培訓體系,建立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考核評價體系,推行教務、學工一體化管理,将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輔導員、教學督導、處級領導幹部、學科帶頭人打造成專家型創新型“思政教育共同體”,推動實現思政教育全員參與、職能互補、優勢疊加。
三.研究生招生、培養相關制度及執行情況
(一)、研究生招生
本學位點積極發動教師資源開展招生工作,更新研究生招生宣傳資料。2020年度,在分析2019年培養、學位授予和就業等數據的基礎上,對各項招生計劃分配要素進行采集和分析,制定招生工作方案,開展複試。對于特别優秀的碩士研究生,推薦申請碩博連讀。2020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0人。
(二)、課程建設與實施情況
制定了《2003网站太阳集团碩士研究生課程質量控制暫行辦法》,從師資隊伍建設、課程教學改革和教學管理三個方面出發加強對研究生課程質量的控制。制定有《2003网站太阳集团全日制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2019)》和《2003网站太阳集团全日制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2019)》,規定了學位點研究生的培養目标是:“面向核工業和國防科技工業安全領域,培養擁護中國共産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熟悉安全科學與工程的發展最新狀況和趨勢,擁有寬廣深厚的安全科學理論基礎、系統的安全工程專業知識和紮實的安全科學技術研究與應用能力;具備較強的安全科學研究、工程安全設計、安全技術攻關與技術改造、安全工程規劃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學科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要求比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并具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和國際學術交流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高層次人才。”明确了畢業要求與學位标準,對于博士研究生,獲本博士學位應具備自然科學、工程科學、社會科學和通識類的基礎知識,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一般方法及安全認識論與方法論;博士生應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态度與作風和熱愛生命的人文精神,應恪守學術道德,具備服務社會的曆史使命感、責任感及人道主義精神;應具備獲取知識能力、學術鑒别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學術創新能力和學術交流能力;學位論文選題應立足于本學科前沿,在安全科學理論或工程技術與管理上能做出創新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論創新價值、較大工程實踐價值或潛在的技術創造價值。學位論文需遵守國家和學校規定的基本規範。應在安全科學或工程技術與管理上做出創造性成果,反映在博士論文核心内容的各個部分。至少在本學科相關領域SCI、EI檢索源期刊上發表論文2篇并被SCI或EI檢索1篇,不包括會議論文。獲國家發明專利(排名第一)或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排名前三),且第一署名單位必須是2003网站太阳集团,經學院學術委員會讨論審核,可按1:1及以上比例折算成論文數。
(三)、導師選拔培訓
學位點切實貫徹教育部《關于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教研〔2018〕1号)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教研廳〔2019〕1号)等相關文件精神,依據《2003网站太阳集团研究生指導教師管理辦法》(南華政發〔2017〕1号)的相關要求,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确保研究生培養質量,服務學校“雙一流”建設,結合學校新增學位點需要開展研究生導師選拔和培養教育工作。對研究生導師經費、科研項目、科研業績、年齡等方面嚴格把關,通過層層審核、把關進行研究生導師遴選。學校定期集中組織開展研究生導師的培訓活動,安全科學與工程學位點鼓勵和加強導師的繼續培養和繼續教育工作。
(四)、師風師德建設情況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核能科學與工程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全面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建設。
建立師德師風建設新機制。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标準,堅持把塑造“四有”好老師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任務,按照學校全面推進師德師風建設的總體布局和戰略部署,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工作不斷深化,建立了“黨委統一領導、學科齊抓共管、黨支部具體落實、教師自我約束”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機制,“思想引導和行為引導相結合”的引導機制,“學校評價、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學校激勵與學科激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教師自我約束與制度約束相結合”的約束機制,“制度保障、組織保障、資源保障相結合”的保障機制,打造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推進師德師風建設的新發展格局。
實施師德師風建設新做法。(1)以“三個堅持”即堅持思想鑄魂,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教師頭腦;堅持價值導向,引導教師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加強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工作;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教師黨支部和黨員教師的模範帶頭作用。(2)以“三個注重”即注重課堂育德,在教育教學中提升師德素養;注重典型樹德,持續開展優秀教師選樹宣傳;注重規則立德,強化教師的法治和紀律教育,大力提升教師職業道德素養。(3)以“四個嚴格”即嚴格招聘引進,把好教師隊伍入口;嚴格考核評價,落實師德第一标準;嚴格師德督導,建立多元監督體系。嚴格違規懲處,實施“一票否決”,徹底治理師德突出問題,将師德師風建設要求貫穿教師管理全過程。(4)以“四個強化”即強化地位提升,激發教師工作熱情;強化權利保護,維護教師職業尊嚴;強化尊師教育,厚植師道文化;強化各方聯動,着力營造尊師重教氛圍。通過以上做法,把推進師德師風建設任務落實落地落細。
(五)、學術訓練(實踐)情況
學位點充分發揮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平台優勢,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資源開展研究生培養工作。
(六)、學術交流情況
2020年雖然受疫情和國際形勢影響,學位點依然積極開展線上學術交流情況,研究生在線參加了第28屆國際核工程大會,并前往北京參加了公共安全年會,赴西安參加安全科學與工程年會。
(七)、研究生獎助情況
學位點設有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和學業獎學金。2020年,安全科學與工程學位點研究生共獲得國家獎學金4人,其中博士1人,碩士3人;國家助學金102人,其中博士17人,碩士85人;學業獎學金98人,其中博士17人,碩士81人。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況
(一)、人才培養
學位點積極開展創新基地建設,通過校企聯合開展校外實踐教學與科研工作。特别是針對專業型碩士研究生,2020年,送往諸暨聯合培養研究生3人。
(二)、教師隊伍建設
學位點積極引經高層次人才,培養專任教師,通過定期考察和績效獎勵的方式鼓勵教師開展科研工作。2020年,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引進高層次人才2人。
(三)科學研究
研究生結合教師科研課題确定自身科學研究方向和學位論文題目,學位點依照培養方案,定期開展研究生開題、中期檢查、中期考核、預答辯和畢業答辯等工作。注重對研究生培養過程和效果的管理,嚴格把關研究生畢業證明材料的審查。
(四)國際合作交流
學位點教師長期與國外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合作,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依然邀請歐洲散裂中子源研究中心Holger Tietze-Jaensch教授和因果布裡斯托大學Jaap Velthuis教授開展線上教學工作。

五、教育質量評估與分析
在校生總體學習成果良好。在校生能夠根據導師科研課題,結合自己的科研興趣開展課題研究,整體上都超過了學校、學院和學科規定的最低成果要求,學生都能夠按時完成學業,順利畢業。學位論文抽檢100%合格。2020年畢業博士研究生4人。
越來越多的博士研究生能夠在攻讀期間獲得較好的科研成果。近幾年畢業博士研究生或即将畢業的博士研究生都能夠發表1~2篇以上的EI/SCI論文,或獲得發明專利。2020年,每年博士研究生畢業的人數呈現總體增多對趨勢。
(一)、課程體系
結合學科專業優勢和辦學特色,創建了“畢業要求專業必修課+公共選修課”的課程體系。從2012年以來,4次修訂研究生培養方案,修訂了專業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标。專業必修課全面覆蓋主要的研究方向,重點培養研究生科學思維和人文素質,以及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相關理論成果發表多篇論文及進行了大會交流,引起廣泛關注和認可。
(二)課程教學質量及其監督機制
高度重視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根據“全員參與、全程監控、突出重點”的教學質量監控理念,形成了科學、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校、院均建立了教學管理幹部聽課制度、教學專項評價制度、教學檢查制度、校院兩級督導制度、學生網上評教制度、學生教學信息聯絡員制度等,不僅确保了課程的正常開設,而且通過教學督導聽課,對教學内容和形式進行監督。本學位點所有課程學生或教學督導評價合格,其中80%的課程教學評價為優良。
(三)學習滿意度
每門課程授課結束後,研究生需以無記名方式進行在線評價。以學校綜合學生評教(60%)、督導專家評教(30%)、管理幹部及同行評教(10%)三部分的權重來确定課程的最終評價結果(除學生評教外的其他某項評教若未進行,則以學生評教結果作為最終評價結果)。近五年的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學習滿意度均超過95%。
(四)分流淘汰
研究生基本學制為3年,最長培養年限不超過4年。在最長年限内未能完成課程學習或學位論文的研究生,作結業或肄業處理,不再保留學籍。建立了完善的分流淘汰機制。分流淘汰節點為課程修讀、開題報告、中期檢查、預答辯、論文盲審、答辯,由學院統籌組織安排。對不合格者除勸退外,可以給予一定期限的延遲期,在延遲期仍不能完成的給予淘汰。
(五)論文質量
為進一步加強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管理,建立規範、科學,客觀的學位論文評價體系,切實把好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關,保證學位授予質量,根據《2003网站太阳集团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并結合學院實際,制定并落實了《2003网站太阳集团碩士學位論文盲審評閱制度暫行辦法》。
在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程序方面多數高校都建立了“選題-開題-中期檢查-預答辯-答辯”的完善的撰寫程序,還建立了學位論文學術不端監控機制,推出了“計算機反剽竊審查-匿名送外審-學位論文事後抽查”等行之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後”質量監控措施。
六、改進措施
(一)、人才培養
繼續加強人才培養模式和結構優化,注重面向核工業培養适應社會經濟發展尤其是國家核能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和行業領軍人才。計劃進一步擴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養規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保持97%以上。指導學生申請國家級、省部級和校級創新創業項目,參加國家級、省部級創新創業大賽,力争獲得,省級優博1-2人、優碩3-4人。
(二)、師資隊伍
進一步加強學位點團隊建設,1-2個,引進院士、長江、千人、傑青等國家領軍人才1-2人;培養和引進湖南省121人才、湖湘學者、芙蓉學者等高層次人才2-3人;引進學科相關高水平青年學者15人。人才引進融入學科各個方向,形成學術梯隊。建設一支高職稱、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每年出國訪學交流15~20人次,晉升教授3-5名,引進和培養5-6名國内知名的學科帶頭人(博導),教師中90%具有博士學曆。
(三)、平台建設
重點開展“核安全與退役治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工作,獲批湖南省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力争在“十四五”期間獲批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同時,依托省部共建“核燃料循環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的協同力量建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力争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