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工程學位授權點建設年度報告(2020)

2021年03月10日 16:43  點擊:[]

 

 

學位授權點建設年度報告

2020年)

 

 

 

 

2003网站太阳集团

(公章)

學科名稱:礦業工程

學科代碼:0819

 

 

 

 

20210326



一、總體概況

2003网站太阳集团礦業工程學科前身為創辦于1959年的衡陽礦冶工程學院放射性采礦專業和選礦專業。2002年,創建于1962年的核工業第六研究所并入2003网站太阳集团,其核工業溶浸采礦技術重點實驗室并入本學科。2001年,本學科被确定為湖南省重點學科,2016年,被确定為國防特色學科。

1998年,本學科獲采礦工程碩士學位授權,2006年,獲采礦工程博士學位授權,2011年,獲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2009年, 獲批設立博士後流動站,是國内唯一為鈾礦采冶領域培養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的礦業工程學科。 

本學科擁有“核能與核安全國家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極貧鈾資源綠色開發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鈾礦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核工業溶浸采礦技術部級重點實驗室”等6個國家、省部級科研平台,擁有“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科技創新團隊”、“礦業工程湖南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和“湖南省教育廳礦業工程研究生教學團隊”。

經過近60年的發展,本學位點形成了非常規鈾資源高效綠色開發、常規鈾資源開發新原理與新技術、鈾水冶技術與裝備、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鈾資源開發工藝過程智能控制5個國防特色學科方向。在國内研發了原地浸出采鈾、原地爆破浸出采鈾和地表堆浸提鈾等原創技術,為保持我國核威懾力長期有效和核軍工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技術支撐。

學科現有專任教師65人,其中正高職稱23人、副高職稱12人、博導117人、碩導32人。擁有國防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核工業優秀中青年專家、湖湘青年英才等省級及以上人才工程入選者12人。近5年,承擔國防重點項目、國自科重點項目、國防科工局核能開發項目、國自科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國自科面上項目和青年項目等90餘項,總經費達5000餘萬元;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勵5項;授權發明專利35項。2020年,學位點引進高層次人才3名,博士3名,博士後2名;新晉博士研究生導師7名,碩士研究生導師5名。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教育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做好2020年上半年畢業研究生學位授予相關工作的通知》和2003网站太阳集团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疫情防控期間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采用視頻會議+線下形式進行;嚴格按照學校要求,保證學位授予質量和遵守保密,答辯全過程采取錄音錄,像已被不定期抽查。2020年共授予工學碩士學位33名,工學博士學位1名。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教育部《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教學【2020】2号)和湖南省關于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各項決策部署,以及學校《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做好我校2020屆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2003网站太阳集团關于進一步做好2020屆畢業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做好我校2020屆畢業研究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礦業工程學位點把畢業研究生的就業工作擺在突出重要位置,把握畢業研究生就業政策,細化就業工作安排,精心組織線上招聘活動,及時掌握每位畢業研究生就業進展與就業需求,千方百計助力畢業研究生就業。利用學校、學院、校友及教師等資源,結合學生需求工作,搭建線上招聘平台,對畢業研究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畢業研究生推送個性化就業信息,積極引導畢業研究生根據就業形勢及自身情況選擇崗位;加強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創新創業等政策的宣傳解讀,通過多次會議與談話,鼓勵畢業研究生到國家重點行業領域、基層、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建功立業;針對礦業工程女生就業難重點任務,切實做好就業幫扶。2020年,畢業研究生實現100%就業主要就業單位有昆明市五華區國有資産投資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重慶市高新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四川省金核環保工程有限公司、五礦铍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南局、山東黃金集團有限公司深井開采實驗室、銅陵有色金屬集團銅冠礦山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等。

2020年,學位點各項工作平穩運行,共招錄碩士研究生43名(含資源與環境),博士研究生7名;共授予工學碩士學位33名,工學博士學位1名;畢業研究生實現100%就業。

 

二、研究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學科認真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和發揚核工業“事業高于一切、責任重于一切、嚴細融入一切、進取成就一切”鈾礦冶“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戰鬥特别能奉獻特别能創新的精神,着力構建核特色“三全育人”的一體化模式,精準推進思想政治建設工作。具體做法如下:

1)積極推動課程思政建設,發揮課程育人功效。實施思政課程提質創優行動,強化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協同育人機制,積極打造思政“金課”;牢記興核報國使命,将核工業“四個一切”鈾礦冶“四個特别”精神融入課程思政,與思政課同向同行,推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發力,探索構建思政理論課、綜合素養課、專業課三位一體的思政體系。

2)發揮科研優勢,做實科研育人。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學科建設,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科學研究全過程,建立教研一體、學研相濟的科教協同育人機制;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科技創新平台與團隊建設,開展科研創新訓練,促進師生深入交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科學精神和團隊意識;加強學術誠信體系建設,完善評價機制。

3)紮實推進“創新與奉獻并行”的實踐育人體系。依托校内外各類特色創新實踐平台,開展實踐育人工作;開展大學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遠離輻射-關注健康”科普宣傳等活動,深化學生專業知識,強化學生使命擔當以及愛國敬業和奉獻精神;增加實踐教學在課程設置中的比重,落實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入實施。

4)厚植家國情懷,傳承南華精神,深入推進文化育人。将核工業、鈾礦冶精神融入教育教學各環節,定期舉辦先進事迹報告會,大力創作愛國主義題材的校園文化作品,引領師生在愛國報國文化的浸潤中厚植家國情懷,勇擔時代責任;依托校史館、圖書館等,持續開展南華精神教育,加大對優秀校友宣傳,以鮮活案例诠釋南華精神,引導廣大師生勤勉務實、甘于奉獻。

5)精準施策,努力實現精準育人。将“扶困”與“扶智”,“扶困”與“扶志”相結合,建立國家資助、學校獎助、社會捐助、學生自助“四位一體”發展型資助體系,形成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有效融合的資助育人機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着力培養受助學生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擔當的良好品質。

6)落實主體責任,激發組織活力,推進組織育人。發揮基層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強化組織育人主體責任;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常态化機制,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高校基層黨建對标争先計劃”,大力推進基層黨支部“五化”建設,建設先進基層黨組織,培養青年教工黨員示範崗;堅持開展優秀團組織、先進班集體等創建工作。

2020年,學院研究生管理工作形成一支以學院黨委副書記,學院第一、第二研究生黨支部,研究生輔導員,研究生輔導員助管,研究生會,研究生團委為主的教育管理隊伍,主要負責全院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對接學校研究生工作部。另一支以學院分管研究生副院長,礦業工程、環境工程、安全工程、地質工程四個研究生學位點負責人,學院研究生教務為主的教育管理隊伍,主要負責研究生培養全過程以及日常管理,對接學校研究生處。

 

2020年,全院共舉辦大型理想信念教育活動3次(2020級新生入學教育大會,學院研究生代表大會暨換屆大會,研究生幹部工作例會),學院領導對全體研究生幹部進行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5次,邀請優秀引進人才對全體研究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及科研心得交流講座3次,除理想信念教育活動外,學院特别注重通過國家獎學金,研究生學業獎學金,志剛獎學金,研究生三助一管,研究生就業等一系列關鍵節點對研究生進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院研究生整體思想上進,擁有較好的個人素質和理想信念以及強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可。

 

三、研究生招生、培養相關制度及執行情況

2020年,根據《教育部關于印發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的通知》(教學[2019]6号)、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複試工作的通知》(教學廳〔2020〕4号)及湖南省教育廳《關于做好新冠疫情形勢下碩士研究生複試工作的通知》等有關文件以及教育部2020年碩士研究生複試工作視頻會議精神,學位點堅持“按需招生、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甯缺毋濫”的原則;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做到政策透明、規則公平、程序公正、結果公開、監督機制健全;堅持建立健全“随機确定考生複試次序”、“随機确定導師組組成人員”、“随機抽取複試試題”的“三随機”工作機制;堅持發揮和規範導師在複試選拔中的作用,加強導師遴選和培訓,強化保密意識、責任意識和法治意識,并提高導師運用新技術、新手段科學規範選拔人才的能力等原則下,學位點成立複試工作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及學科專業複試專家小組,在确保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學性的基礎上,統籌兼顧、嚴格管理,穩妥做好完成2020年碩士研究生複試錄取工作。研究生招生全過程采取錄音錄像,已被不定期抽查,2020年共招錄碩士研究生43名(含資源與環境),博士研究生7名

 

本學位點按照因材施教、分類模塊化培養的原則,制定了目标明确、鈾礦采冶特色鮮明的研究生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研究生課程實行責任教師牽頭的課程組授課形式。《溶浸采鈾多場耦合理論》等學 科前沿課程邀請了德國 Koniezky 教授等國内外知名專家授課,《溶浸采礦理論與技術》等課程的工程實踐專題邀請中國鈾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蘇學斌研究員級高工等鈾礦冶行業專家授課。2020年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做好“停課不停學”的文件精神及學校的文件精神和《2003网站太阳集团研究生教育教學督導工作實施辦法》,學位點積極開展并落實研究生線上課程教學工作,并定期向學校彙報上課總結報告,确保線上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此外,學位點建立了教學督導和學生反饋的制度。“全面把握”和“全過程把關”研究生教育和培養工作,全面督察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各個流程,努力關注每一個教師的表現,關注每一個研究生的成長,确保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平穩運轉。

 

學位點嚴格按照教育部《關于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教研〔2018〕1号)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教研廳〔2019〕1号)等相關文件精神,切實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确保研究生培養質量,服務學校“雙一流”建設,結合學位點需要,堅持堅持标準,甯缺勿濫;公平、公正、公開;有利于學科建設和研究生培養工作的健康發展原則,從科研經費、科研業績等遴選條件,研究生導師由學位點所屬學院組織推薦,學校統一組織評審,從校内和校外遴選研究生指導教師。

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強博士生導師崗位管理的若幹意見》(教研〔2020〕11号)、教育部關于印發《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的通知(教研〔2020〕12号)等相關文件精神,依據《2003网站太阳集团研究生指導教師管理辦法》和《關于開展2003网站太阳集团2019年度研究生指導教師遴選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幫助導師盡快熟悉研究生培養過程、掌握研究生培養規律和明确研究生導師崗位職責,增強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潛心育人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提高新遴選研究生導師指導和培養研究生的能力,保障研究生培養質量,學位點新遴選導師必須參加學校舉辦的研究生導師培訓會,并提交導師培訓總結。

 為進一步規範高校教師履職履責行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新時代高校教師道德風尚,努力建設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高校教師隊伍。本學位點導師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 2014】10号》、《教育部關于印發《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的通知》、《湘教通 【2020】33号 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的通知》等相關文件要求和精神;嚴格落實師德建設主體責任,加強對師德師風建設的組織領導;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嚴格遵守師德規範,建立健全師德考核、激勵、檢查、監督、通報、懲處等制度機制,形成責權明确、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體系;堅持嚴以律己,為人師表,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為開拓研究生學術視野、促進學術交流、推動創新實踐,本學位點積極邀請國内外相關領域知名學者、專家、行業領袖親臨學校開展學術交流,2020年,學位點邀請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李剛教授、趙福剛高工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項宏海教授、北京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于斌教授等20餘位學者、專家和行業領袖來學位點作學術報告。

 

學位點主動積極承辦系列研究生學術論壇,推進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為研究生提供一個全開放、高起點、寬範圍、多領域的學術交流平台。2020年,學位點承辦《湖南省第十二屆研究生創新論壇分論壇——“礦業與安全”創新思維培養與實踐創新論壇》,促進研究生學術交流,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研究生豐富知識、交流思想、探索前沿、開展創新、增強友誼,使研究生教育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此外,學位點鼓勵研究生積極參與國内外學術交流活動,并設置相關資助體系。

  

為資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鼓勵博士研究生進行學術創新,學位點嚴格按照國家和學校相關文件精神,具有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志剛獎學金,三助一管遴選等完備的獎助體系,嚴格按照《2003网站太阳集团研究生獎助學金管理辦法》等文件要求執行各類獎學金評定。

表一  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體系

 

 

 

 

 

 

表二  碩士研究生獎助學金體系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況

 本學位點按照因材施教、分類模塊化培養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科特色及科研優勢,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學術前沿熱點轉化為授課資源,突出課程的專業性。制定了目标明确、鈾礦采冶特色鮮明的研究生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

建設年齡結構合理、教學經驗豐富、科研成果豐碩、職稱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以“強調基礎知識、注重創新實踐、瞄準國際前沿、争創國際一流”為理念,以科研帶動教學,教學促進科研。優化課程教學内容,增強教學内容的廣度、深度和前瞻性。《高等岩石力學》等學科前沿課程邀請德國弗萊貝格大學岩土工程研究所Heinz Koniezky教授等國内外知名專家授課,《溶浸采礦理論與技術》等課程的工程實踐專題邀請中國鈾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蘇學斌研究員級高工等鈾礦冶行業專家授課。

創新授課模式,積極采用線上線下等多樣化教學手段、雙語教學模式和用啟發式、讨論式的教學方法,提升課程考核的科學性。以科研優勢助推高質量研究生課程建設,以高質量研究生課程建設反哺科研工作。重視課程建設、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管理工作,基于傳統的期末測試或課堂考核方式,創造性地引入過程性評價方式。

加強研究生學術規範、學術道德教育和思政教育,突出核工業“四個一切”和鈾礦冶“四個特别”的精神。培養研究生科研與學術的“底線意識”,強調科研的道德和科研倫理。

創造性地建立專家學者講座、導師論壇、研究生研讨群、學科競賽交流會等為主的研讨平台,建立礦業工程學科研究生間的交流、互動機制,拓展研究生自主性和個性化研究空間,引領研究生的創新思維,建設開放、高效、激勵上進的有利于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的研究環境。

五、教育質量評估與分析

學科是研究生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的基礎和載體。本學位點以培養忠誠擔當、愛國敬業的鈾礦采冶高級專門人才,為強大核軍工提供重要人才保障為培養目标,凝練了非常規鈾資源高效綠色開發、常規鈾資源開發新原理與新技術、鈾水冶技術與裝備、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鈾資源開發工藝過程智能控制5個國防特色學科方向。在服務國家核威懾力建設的曆程中,以“四個特别”的鈾礦冶精神,堅持面向國家核軍工戰略需求不改變,建成了鈾礦采冶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基地。研發的原地浸出采鈾、原地爆破浸出采鈾和地表堆浸提鈾技術均為國内原創,是我國軍用天然鈾生産的主體技術。基于上述學科特色和優勢,本學位點通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抽評工作,此外,學位點積極參加第五輪學科評估,力增學科邁上一個新台階。

本學位點學位論文嚴格按照學校相關要求進行開題、中期檢查、研究進展檢查、預答辯、答辯等過程管理,學位論文全部采用盲審制度。2020年,本學位點學位論文盲審全部合格,學位論文抽檢全部合格,并獲評優博畢業論文一篇。

為推動本學科内涵建設,抓住“雙一流”建設的發展機遇,學位點在學科 梯隊建設、科學研究、教學水平、學科條件等方面進行自我評估 ,提出本學科的學科建設經驗、不足及對學科建設的設想與建議,并邀請學科評議組專家仔細審閱本學科自評材料的基礎上 ,結合現場考察 ,對學科的優勢和不足提出定量定性評價并反饋。評議專家建議學位點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加強領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加強國際交流,(4)強化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

六、改進措施

1)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

積極申報科技部、教育部等國家級科研平台;努力争取國家國防科工局、中核集團和湖南省教育廳、科技廳等部門的學科建設經費,力争申報并獲批國家級重點項目、國防重點項目、核能開發項目;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大領軍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

力争引進(培養)和聘請“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芙蓉學者、湖湘青年英才、具有海外教育經曆的博士等專門的高級人才。培養和引進專業對口的優秀博士。

(3)加強國際科技合作與學術交流

海外高水平大學或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派遣優秀研究生赴國内外高水平大學或研究機構攻讀聯合培養博士學位,支持中青年骨幹教師赴國内外高水平大學和研究機構深造、訪學,積極舉辦本學科相關學術交流會議。

(4)強化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加強研究生培養,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完善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機制,落實“全面把握”和“全過程把關”研究生教育和培養工作,全面督察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各個流程

 

 

 

 

 

上一條:安全科學與工程學位授權點建設年度報告(2020年)

關閉

聯系我們

地址:湖南省衡陽市常勝西路28号2003网站太阳集团    郵編:421001
聯系電話:0734-8282206    聯系郵箱:zhausc@163.com

師德師風投訴電話

0734-8281738(教務辦公室)
0734-8282206(院黨政辦公室)

版權所有: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技術支持:西安恒遠翼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