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工程學位授權點建設年度報告(2021)

2022年03月15日 16:45  點擊:[]

 

 

學位授權點建設年度報告

2021年)

 

 

 

 

2003网站太阳集团(公章)

學科名稱:礦業工程

學科代碼:0819

 

 

 

 

 

 

 

20220220


一、總體概況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之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始。

2003网站太阳集团礦業工程學科前身為創辦于1959年的衡陽礦冶工程學院放射性采礦專業和選礦專業。2002年,創建于1962年的核工業第六研究所并入2003网站太阳集团,其核工業溶浸采礦技術重點實驗室并入本學科。2001年,本學科被确定為湖南省重點學科,2016年,被确定為國防特色學科。

1998年,本學科獲采礦工程碩士學位授權,2006年,獲采礦工程博士學位授權,2011年,獲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2009年, 獲批設立博士後流動站,是國内唯一為鈾礦采冶領域培養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的礦業工程學科。 

本學科擁有核能與核安全國家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極貧鈾資源綠色開發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鈾礦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核工業溶浸采礦技術部級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省部級科研平台,擁有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科技創新團隊礦業工程湖南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湖南省教育廳礦業工程研究生教學團隊

經過60年的發展,本學位點形成了非常規鈾資源高效綠色開發、常規鈾資源開發新原理與新技術、鈾水冶技術與裝備、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鈾資源開發工藝過程智能控制5個國防特色學科方向。在國内研發了原地浸出采鈾、原地爆破浸出采鈾和地表堆浸提鈾等原創技術,為保持我國核威懾力長期有效和核軍工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技術支撐。

學科現有專任教師71人,其中正高職稱26人、副高職稱14人、博導19人、碩導35人。擁有國防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核工業優秀中青年專家、湖湘青年英才等省級及以上人才工程入選者12人。近5年,承擔國防重點項目、國自科重點項目、國防科工局核能開發項目、國自科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國自科面上項目和青年項目等90餘項,總經費達5000餘萬元;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勵5項;授權發明專利42項。2021年,學科引進博士6名,招收博士後4名;新晉博士研究生導師2名,碩士研究生導師3名,獲選湖南省第二屆優秀研究生導師”12021年,學科獲得1項國家重點研發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湖南省教育廳優秀青年項目,2項湖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多項橫向項目2021年,學科共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授權專利30餘項,較上年度有一定的進步。

根據教育部規定和學校研究生院《關于2021年上半年畢業研究生學位授予相關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切實做好2021年上半年畢業研究生學位授予相關工作,确保學位授予工作有序進行,礦業工程學科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采用視頻會議+線下形式進行(線下為主);邀請礦業工程的行業企業高級專家參與答辯工作,嚴格按照相關要求,保證學位授予質量和遵守保密制度研究生畢業答辯全過程采取錄音與錄像,以備檢查之需2021,學科共授予工學碩士學位36名,工學博士學位5名。

  

研究生畢業答辯工作

2021年,礦業工程學位點始終把畢業研究生的就業工作擺在突出重要位置,緊密把握畢業研究生就業政策,研究生就業意向企業就業需求,統籌細化就業工作安排,精心組織企業與研究生利用線上線下平台開展招聘活動,及時掌握每位畢業研究生就業進展與就業需求,發動學科各位老師千方百計助力畢業研究生就業。充分利用學校、學院、校友及教師等社會資源,吸引學科相關企事業單位來校開展招聘工作,結合學生需求工作,為研究生就業搭建線上線下招聘平台。同時,全體學科畢業研究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就業困難的及建檔立卡的同學開展一對一就業幫扶,為畢業研究生推送個性化就業信息,積極引導畢業研究生根據就業形勢及自身情況選擇崗位;加強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創新創業等政策的宣傳解讀,通過組織多次會議與談話,鼓勵畢業研究生樹立急國家之所急,想國家之所想意識,到國家重點行業領域、基層、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建功立業;針對礦業工程女生就業難重點任務,切實做好就業幫扶工作,确保每一位畢業生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2021年,畢業研究生實現100%就業主要就業單位有長沙礦山研究院四川省金核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山東黃金集團有限公司深井開采實驗室、銅陵有色金屬集團等。

研究生招生方面。2021年,學位點各項工作平穩運行,共招錄碩士研究生54名(含資源與環境),博士研究生7名;共授予工學碩士學位36名,工學博士學位5名。

 

研究生招生複試工作

 

研究生就業推薦工作

 

二、研究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學科始終認真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秉承和發揚核工業事業高于一切、責任重于一切、嚴細融入一切、進取成就一切鈾礦冶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戰鬥、特别能奉獻、特别能創新的精神,着力構建核特色三全育人的一體化模式,精準推進思想政治建設工作,紮實推進五化建設和黨史學習。具體做法如下:

1積極推動研究生的課程思政建設,發揮課程育人功效。實施思政課程提質創優行動強化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導師隊伍協同育人機制,積極打造研究生思政金課牢記興核報國使命,将核工業四個一切和鈾礦冶四個特别精神融入課程思政,與思政課同向同行,推進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發力,探索構建思政理論課、綜合素養課、專業課、科學研究四位一體的思政體系。

2發揮科研優勢 凝煉教學特色,做實科研育人。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學科建設,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科學研究全過程,建立教研一體、學研相濟的科教協同育人機制;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科技創新平台與團隊建設,開展科研創新訓練,促進師生深入交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科學精神和團隊意識;加強學術誠信體系建設,完善評價機制。

3)紮實推進創新與奉獻并行的育人體系。依托校内外各類特色創新實踐、産學融合平台和現代自媒體平台,開展育人工作;舉辦楚嶽節文化活動開展疫情防控演練活動、開展遠離輻射-關注健康科普宣傳等活動,深化學生專業知識,強化學生使命擔當以及愛國敬業和奉獻精神;增加實踐教學在課程設置中的比重,落實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入實施。

4)厚植家國情懷,傳承南華精神,深入推進文化育人。将核工業、鈾礦冶精神融入教育教學各環節,定期舉辦先進事迹報告會,大力創作愛國主義題材的校園文化作品,引領師生在愛國報國文化的浸潤中厚植家國情懷,勇擔時代責任;依托校史館、圖書館等,持續開展南華精神教育,加大對優秀校友、優秀科研工作者的宣傳,以鮮活案例诠釋南華精神,尤其是以學科帶頭人丁德馨教授的典型模範為學習對象,引導廣大師生勤勉務實、甘于奉獻。

5)精準施策,努力實現精準育人。将扶困扶智扶困扶志相結合,建立國家資助、學校獎助、社會捐助、學生自助四位一體發展型資助體系,形成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有效融合的資助育人機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着力培養受助學生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擔當的良好品質。

6)落實主體責任,激發基礎黨組織的活力,推進組織育人。發揮基層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強化組織育人主體責任;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常态化機制,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高校基層黨建對标争先計劃,大力推進基層黨支部五化建設和黨史學習,建設先進基層黨組織,培養青年教工黨員示範崗;堅持開展優秀團組織、先進班集體等創建工作。

2021年,礦業工程學科的研究生管理工作形成一支以學院黨委副書記,學院黨員委員、副院長為主,研究生第二黨支部,研究生輔導員,研究生輔導員助管,研究生會,研究生團委為主的教育管理隊伍,主要負責全院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對接學校研究生工作部。另外形成以研究生教務、學位點秘書為主的教育管理隊伍,主要負責研究生培養全過程以及日常管理,并對接學校研究生處。

  

  

研究生支部政治理論學習與研究生黨員發展

 

研究生過程培養

2021年,全院共舉辦大型思想教育活動3次(2021級新生入學教育大會,學院研究生代表大會暨換屆大會,研究生幹部工作例會),學院領導對全體研究生幹部進行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次,邀請優秀引進人才對全體研究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及科研心得交流講座。此外學科特别注重通過國家獎學金,研究生學業獎學金,志剛獎學金,研究生三助一管,研究生就業等一系列關鍵節點對研究生進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院研究生整體思想上進,擁有較好的個人素質和理想信念以及強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可。

 

 

2021級新生入學教育大會/導師見面會(院、學科兩級入學教育)

 

 

思想政治理論教育

 

學習工作指導教育

 

 

課外思想政治教育

 

三、研究生招生、培養相關制度及執行情況

2021年,根據教育部及湖南省教育廳等有關文件,礦業工程學科制定詳細的複試工作方案,并對複試工作在學院網站及時公布。學科堅持按需招生、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甯缺毋濫的原則;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做到政策透明、規則公平、程序公正、結果公開、監督機制健全;堅持建立健全随機确定考生複試次序随機确定導師組組成人員随機抽取複試試題三随機工作機制;堅持發揮和規範導師在複試選拔中的作用,加強導師遴選和培訓,強化保密意識、責任意識和法治意識并提高導師運用新技術、新手段科學規範選拔人才的能力等原則下,學科按照文件要求,成立複試工作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及學科專業複試專家小組,在确保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學性的基礎上,統籌兼顧、嚴格管理,穩妥做好完成2021年碩士研究生複試錄取工作。研究生招生全過程采取錄音錄像,已備上級部門的不定期抽查,2021年共招錄碩士研究生54名(含資源與環境),博士研究生7

 

 

複試工作方案及複試相關信息公布

 

 

 

舉辦夏令營活動

 

留學生線上複試工作

本學位點按照因材施教、分類模塊化培養的原則,制定了目标明确、鈾礦采冶特色鮮明的研究生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研究生課程實行責任教師牽頭的課程組授課形式。學科前言課程邀請日本大貫教授進行線上授課;《溶浸采礦理論與技術》等課程的工程實踐專題邀請中國鈾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蘇學斌研究員級高工等鈾礦冶行業專家授課。學科積極開展并落實研究生課程教學工作,并定期組織教學研讨,且及時向學校彙報上課總結報告,确保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此外,學科建立了教學督導和學生反饋的制度。全面把握全過程把關研究生教育和培養工作,全面督察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各個流程,努力關注每一個教師的表現,關注每一個研究生的成長,确保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平穩運轉。

  

研究生教學研讨

 

 

中國鈾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蘇學斌研究員級高工赴學科進行教學研讨與授課

學位點嚴格按照教育部《關于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教研〔20181号)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教研廳〔20191号)等相關文件精神,切實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确保研究生培養質量,服務學校雙一流建設,結合學位點需要,堅持堅持标準,甯缺勿濫;公平、公正、公開;有利于學科建設和研究生培養工作的健康發展原則,從科研經費、科研業績等遴選條件,研究生導師由學位點所屬學院組織推薦,學校統一組織評審,從校内和校外遴選研究生指導教師。

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強博士生導師崗位管理的若幹意見》(教研〔202111号)、教育部關于印發《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的通知(教研〔202112号)等相關文件精神,依據《2003网站太阳集团研究生指導教師管理辦法》和《關于開展2003网站太阳集团2021年度研究生指導教師遴選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幫助導師盡快熟悉研究生培養過程、掌握研究生培養規律和明确研究生導師崗位職責,增強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潛心育人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提高新遴選研究生導師指導和培養研究生的能力,保障研究生培養質量,學位點新遴選導師必須參加學校舉辦的研究生導師培訓會,并提交導師培訓總結。

 

 

研究生導師培訓

 為進一步規範高校教師履職履責行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新時代高校教師道德風尚,努力建設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高校研究生教師隊伍。本學科的所有導師始終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 201410号》、《教育部關于印發《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的通知》、《湘教通 【202133号 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的通知》等相關文件要求和精神;嚴格落實師德建設主體責任,加強對師德師風建設的組織領導;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嚴格遵守師德規範,建立健全師德考核、激勵、檢查、監督、通報、懲處等制度機制,形成責權明确、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體系;堅持嚴以律己,為人師表,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學科湧現了以丁德馨教授為代表的師德師風先進導師。丁德馨教授為“學科拓荒牛”,一生堅守成就鈾礦采冶。丁德馨,中共黨員,2003网站太阳集团學術委員會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他克服強直性脊柱炎、腦中風病痛,一生緻力于鈾礦采冶科研和教學工作,牽頭攻克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培養出一代又一代懷抱“強核報國”之志的鈾礦采冶專業人才,建立了中國唯一完整的鈾礦采冶學科體系,被譽為“核工業糧食”安全護衛者、中國鈾礦采冶學科“拓荒牛”。2021年獲湖南省優秀共産黨員、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章、湖南好人、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等榮譽稱号。

 

 

 

 

 

權威媒體報道

為開拓研究生學術視野、促進學術交流、推動創新實踐,本學位點積極邀請國内外相關領域知名學者、專家、行業領袖親臨學校開展學術交流,2021年,學科邀請西北大學張宏福院士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副院長王駒研究員、國家自然災害研究院申旭輝總工程師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李剛教授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項宏海教授20餘位學者、專家和行業領袖來學位點作學術報告。

 

西北大學張宏福院士作報告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副院長王駒研究員作報告

 

 

 

 

國家自然災害研究院申旭輝總工程師

 

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項宏海教授

 

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李剛教授

此外,學科内部建立内部交流機制,定期開展學術研讨與學術交流,促進學科的發展。

 

學科内部學術交流與指導

 

為拓寬學科外部資源,學科教師成員多次赴礦業工程相關科研院所與企業進行交流,且取得一定的成果。

 

 

   

 

   

   

   

   

 

學科教師團隊赴科研院所與企業進行交流

學科主動積極承辦系列研究生學術論壇,推進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為研究生提供一個全開放、高起點、寬範圍、多領域的學術交流平台。

 

學術交流平台--2003网站太阳集团第十五屆楚嶽節分論壇

 

學科獲評2021年湖南省産教融合基地

為資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鼓勵博士研究生進行學術創新,學位點嚴格按照國家和學校相關文件精神,具有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志剛獎學金,三助一管遴選等完備的獎助體系,嚴格按照《2003网站太阳集团研究生獎助學金管理辦法》等文件要求執行各類獎學金評定。

表一  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體系

 

 

表二  碩士研究生獎助學金體系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況

 本學位點一如既往地按照因材施教、分類模塊化培養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科鈾礦冶特色及科研優勢,吸收國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及學術前沿熱點轉化為授課資源,突出課程的專業性,明确學科重點和難點領域。制定了目标明确、鈾礦采冶特色鮮明的研究生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

學科不斷引進人才,尤其是學科的高層次人才,不斷添加新鮮力量,目前,學科建成以建設年齡結構合理、教學經驗豐富、科研成果豐碩、職稱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以強調基礎知識、注重創新實踐、瞄準國際前沿、争創國際一流為理念,以科研帶動教學,教學促進科研。優化課程教學内容,增強教學内容的廣度、深度和前瞻性。學科前言課程邀請日本大貫教授進行線上授課;《溶浸采礦理論與技術》等課程的工程實踐專題邀請中國鈾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蘇學斌研究員級高工等鈾礦冶行業專家授課。

創新授課模式,積極采用線上線下等多樣化教學手段、雙語教學模式和用啟發式、讨論式的教學方法,提升課程考核的科學性。以科研優勢助推高質量研究生課程建設,以高質量研究生課程建設反哺科研工作。重視課程建設、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管理工作,基于傳統的期末測試或課堂考核方式,創造性地引入過程性評價方式。

不斷加強研究生學術規範、學術道德教育和思政教育,突出核工業四個一切和鈾礦冶四個特别的精神。培養研究生科研與學術的底線意識,強調科研的道德和科研倫理

持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形成以丁德馨教授為代表的一批優良師德師風的導師團隊與教學團隊

創造性地建立專家學者講座、導師論壇、研究生研讨群、學科競賽交流會等為主的研讨平台,建立礦業工程學科研究生間的交流、互動機制,拓展研究生自主性和個性化研究空間,引領研究生的創新思維,建設開放、高效、激勵上進的有利于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的研究環境。

五、教育質量評估與分析

學科是研究生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的基礎和載體。本學科始終培養忠誠擔當、愛國敬業的鈾礦采冶高級專門人才,為強大核軍工提供重要人才保障為培養目标,形成了非常規鈾資源高效綠色開發、常規鈾資源開發新原理與新技術、鈾水冶技術與裝備、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鈾資源開發工藝過程智能控制5個國防特色學科方向。在服務國家核威懾力建設的曆程中,以四個特别的鈾礦冶精神,堅持面向國家核軍工戰略需求不改變,建成了鈾礦采冶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基地。研發的原地浸出采鈾、原地爆破浸出采鈾和地表堆浸提鈾技術均為國内原創,是我國軍用天然鈾生産的主體技術。基于上述學科特色和優勢,本學位點通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抽評工作,此外,學位點積極參加第五輪學科評估,學科還積極申報資源與環境專業博士點力增學科邁上一個新台階。

本學位點學位論文嚴格按照學校相關要求進行開題、中期檢查、研究進展檢查、預答辯、答辯等過程管理,學位論文全部采用盲審制度。2021年,本學位點學位論文盲審全部合格,學位論文抽檢全部合格。

2021年,礦業工程學科研究生共有5研究生獲評優秀研究生幹部2研究生獲評2003网站太阳集团2021屆優秀研究生畢業生1研究生獲評十佳研究生幹部3名研究生獲評國家獎學金31研究生獲評優秀研究生團幹,實現研究生學業獎學金100%全覆蓋

 

全面發展研究生素質與能力

為推動本學科内涵建設,抓住雙一流建設的發展機遇,學位點在學科師資梯隊建設、科學研究、教學水平、學科條件等方面進行自我評估 ,提出本學科的學科建設經驗、不足及對學科建設的設想與建議,并邀請學科評議組專家仔細審閱本學科自評材料的基礎上 ,結合現場考察 ,對學科的優勢和不足提出定量定性評價并反饋。評議專家建議學位點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加強領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加強國際交流,(4)強化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

六、改進措施

1)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

積極申報科技部、教育部等國家級科研平台;努力争取國家國防科工局、中核集團和湖南省教育廳、科技廳等部門的學科建設經費,獲批多項國家級重點項目、國防重點項目、核能開發項目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大領軍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

柔性引進(培養)和聘請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芙蓉學者、湖湘青年英才、具有海外教育經曆的博士等專門的高級人才。培養和引進專業對口的優秀博士。

 

人才引進面試

(3)加強國際科技合作與學術交流

海外高水平大學或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派遣優秀研究生赴國内外高水平大學或研究機構攻讀聯合培養博士學位,支持中青年骨幹教師赴國内外高水平大學和研究機構深造、訪學,積極舉辦本學科相關學術交流會議。

(4)強化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加強研究生培養,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完善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機制,落實全面把握全過程把關研究生教育和培養工作,全面督察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各個流程

 

 

上一條:安全科學與工程2022年度學位點建設報告
下一條:安全科學與工程學位點建設年度報告2021

關閉

聯系我們

地址:湖南省衡陽市常勝西路28号2003网站太阳集团    郵編:421001
聯系電話:0734-8282206    聯系郵箱:zhausc@163.com

師德師風投訴電話

0734-8281738(教務辦公室)
0734-8282206(院黨政辦公室)

版權所有: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技術支持:西安恒遠翼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