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科學與工程學位授權點建設年度報告(2023年)

2024年04月11日 13:44  點擊:[]

 

 

 

學位授權點建設年度報告

2023年)

 

 

 

 

2003网站太阳集团

(公章)

學科名稱:安全科學與工程

學科代碼:0837

 

 

 

 

20240315



1 總體概況

2003网站太阳集团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2006年獲批專業學位碩士點,2011年獲批首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2023年獲批安全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科在國内率先開展鈾礦山通風與輻射安全和核電安全人因可靠性分析研究,目前已形成了以核安全為向導的安全系統工程與風險評估、安全智能監測與控制、鈾礦冶安全與退役治理理論與技術、放射性廢棄物處置理論與技術、核應急技術與裝備等具有核特色的研究方向,現為生态環境部、國防科工局、中核集團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學科、第五輪學科評估B類學科和湖南省十四五重點學科。

2003网站太阳集团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是國内唯一為核安全領域培養學士、碩士、博士的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目前已成為國内核安全、核環境、核安保、核應急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單位,國家原子能機構國際合作協調委員會成員單位,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單位、中國公共安全學會理事單位、中國核學會核安全分會理事單位。學科擁有核燃料循環技術與裝備省部共建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核能與核安全國家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築環境氣載污染物治理與放射性防護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核安全與核應急技術國防特色學科、核設施應急安全技術與裝備湖南省重點實驗室、鈾尾礦庫退役治理工程湖南省技術研究中心、核電建設環保安全與節能技術中核建重點實驗室,擁有鈾尾礦庫退役治理技術核環保安全湖南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等10個國家、省部級學科平台。

學科面向核安全與退役治理領域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圍繞安全科學關鍵技術與世界前沿技術,設立了5大學科團隊。近五年來,學科新增國家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國家特聘專家2人,省部級人才20人。近年來學科以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核安全觀和核安全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服務四個面向,緊密圍繞核安全、核應急、核安保領域本碩博三層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開展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近年來依托各類科研平台與基底,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107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湖南省首批揭榜挂帥重大攻關項目,項目經費超過8500萬元,其中,獲批國家及各部委項目5項,總經費1000萬元,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項,總經費超過3500萬元,獲批國防科研項目17項,經費超過4000萬元。獲得國家級獎勵1項,省部級獎勵9項,授權發明專利136項,出版專著9部,發表代表性學術論文1696篇。科研成果産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截至2023年底在安全科學與工程學位點校研究生19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0人,安全科學與工程學術型研究生33人,資源與環境(安全方向)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99人。

2 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23年,安全科學與工程學位點教師及研究生黨支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從嚴治黨,按照學校和院黨委的要求,不斷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納入開展以學增智”“以學鑄魂”“以學促幹”“以學正風等專題學習的重要内容,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以及全體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為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組織保證。教師支部全體黨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固樹立良好師德師風,溫故黨史黨紀,始終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守因核而生、為核而建、以核為核的初心使命,紮實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重點拓展兩彈一星精神、核工業精神、愛國精神、紅色精神、奉獻精神等在思政教育中的育人功效,着力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核安全、大安全緊缺人才,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貢獻南華力量。

2.1 堅持課程思政改革

充分挖掘特色,以兩彈一星、核工業精神貫穿課程思政全過程。始終将兩彈一星精神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示範通識課、專業特色課和第二課堂成績單,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每位師生都擔負起傳承兩彈一星精神的使命、每項育人活動都彰顯兩彈一星精神思政引領的力量,做到課課有思政,思政有内容,内容有典型,典型有影響。學位點教師徐守龍等教師組成的課程團隊獲2023年首屆湖南省研究生課程思政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

 

1 2023年首屆湖南省研究生課程思政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獲獎名單

2.2 意識形态管理有精度

以愛國主義精神築牢意識形态新陣地。按照創新思維、樹立觀念、掌握主動、占領陣地的思路,通過四個融入,讓維護國家安全成為愛國主義精神内涵的新拓展。把愛國主義融入平安中國教育中,樹立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把愛國主義融入核安全教育中,樹立學生核安全命運共同體理念。把愛國主義融入網絡安全教育中,樹立學生信息安全意識;把愛國主義融入新媒體教育中,牢牢占領意識形态新陣地和制高點。

2.3 黨支部建設有力度

在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期間,教師支部根本任務是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使全黨始終保持統一的思想、堅定的意志、協調的行動、強大的戰鬥力,努力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幹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支部通過與核工業學院研究生教育部黨支部、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管理二黨支部聯合共建,互相學習各黨支部基層建設經驗,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活動的要求,提升黨支部把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貫通起來,有機融合、一體推進。

 

2 與核工業學院研究生教育部黨支部聯合共建

 

 3 與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管理二黨支部聯合共建

在學校和學院黨委的正确領導下,研究生支部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2023年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支部各項活動,從思想上、組織上和作風上不斷加強支部建設,積極發揮黨員的積極帶頭作用。通過主題黨課(微黨課)、觀看紅色主題教育片、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交流研讨等方式開展支部大會,在這些活動中教育支部黨員在思想上和行動中自覺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全年共開展9一月一課一片一實踐活動,主要内容見表1

1 2023年度研究生支部主要活動一覽表

時間

活動主題

20232

支部書記講黨課:中共二十大關于《中國共産黨章程(修正案)》

觀看《榜樣5

20233

組織觀影學習《思想的力量:什麼是中國式現代化》

組織生活會暨民主評議

20234

組織學習《學習和踐行國家總體安全觀》

組織學習《學習省委巡回指導組組長張亦賢與2003网站太阳集团黨委書記高山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動員部署會上的講話精神》

組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20235

支部黨員加入2003网站太阳集团研習先鋒研究生理論宣講團,為支部講授黨課——《全面深入理解中國式現代化》

20236

接收預備黨員與預備黨員轉正大會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習近平法治、強軍、外交思想)

20238

組織觀看學習影片《精神的力量:劉胡蘭精神》

20239

組織觀看《九一八殘曆碑》

支部大會:吸納新血液 煥發新活力-新生黨員歡迎會

組織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

202310

研究生第一黨支部支部委員會換屆選舉大會

組織觀看教育影片《小城大事》

組織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關于教育

202311

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關于法治

組織觀看學習黨員教育片《選擇》

支部黨員講授微黨課

此外,學位點特别注重通過國家獎學金,研究生學業獎學金,志剛獎學金,研究生三助一管,研究生就業等一系列關鍵節點對研究生進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院研究生整體思想上進,擁有較好的個人素質和理想信念以及強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可。

3 研究生招生、培養相關制度及執行情況

3.1 研究生招生

學位點積極發動教師資源開展招生工作,更新研究生招生宣傳資料。2023年度,在分析2019-2022年培養、學位授予和就業等數據的基礎上,對各項招生計劃分配要素進行采集和分析,制定招生工作方案,開展複試,對于特别優秀的碩士研究生,推薦申請碩博連讀。學位點負責人彭國文教授于927日首次在網絡直播平台開展招生宣傳直播及互動。學位點積極響應學校号召,積極籌備并發動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并組織相應的培養方案制定讨論。2023年學位點共招收碩士研究生50人,比上年增長了13.6%;招收博士研究生15人(含核專項3人),其中碩博連讀/申請考核制4人,統考錄取11人。

 

4 複試工作方案及複試相關信息公布

 

 

5 學位點首次開展研究生招生線上直播

 

 

6 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

3.2 課程建設與實施情況

學位點根據《2003网站太阳集团全日制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2022)》《2003网站太阳集团全日制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2022)》《2003网站太阳集团全日制工程碩士 資源與環境 類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2022年版)》,狠抓教學改革優化課程體系。以新工科六大理念為指導,以服務國防工業、核工業和環保事業重大需求為導向,以培養核安全領域創新拔尖領軍人才為目标,成立核行業精英、學校教授、技術專家組成的課程改革專家組優化課程體系,打造核安全領域特色課程模塊,建構前沿課程、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科創課程四位一體的課程體系。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方法,聚焦學生自主學習、科學研究和創新能力培養,推動學生進企業、進科研院所、進實驗平台采取線上與線下、課内和課外、講授與研讨相結合的立體化、多維度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學位點深入貫徹全國、全省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組織指導研究生導師及任課教師持續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2023年學位點獲批湖南省學位與研究生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項,并積極打造研究生課程體系思政精品課。

3.3 導師選拔培訓

學位點切實貫徹教育部《關于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教研〔20181号)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教研廳〔20191号)等相關文件精神,依據《2003网站太阳集团研究生指導教師管理辦法》(南華政發〔20171号)的相關要求,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确保研究生培養質量,服務學校雙一流建設,結合學校新增學位點需要開展研究生導師選拔和培養教育工作。對研究生導師經費、科研項目、科研業績、年齡等方面嚴格把關,通過層層審核、把關進行研究生導師遴選。學校定期集中組織開展研究生導師的培訓活動,安全科學與工程學位點鼓勵和加強導師的繼續培養和繼續教育工作。

為進一步規範高校教師履職履責行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新時代高校教師道德風尚,努力建設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高校研究生教師隊伍。本學科的所有導師始終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 201410号》、《教育部關于印發《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的通知》、《湘教通 【202133号 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的通知》等相關文件要求和精神;嚴格落實師德建設主體責任,加強對師德師風建設的組織領導;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嚴格遵守師德規範,建立健全師德考核、激勵、檢查、監督、通報、懲處等制度機制,形成責權明确、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體系;堅持嚴以律己,為人師表,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2023年度,學位點葉勇軍教授獲湖南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

3.4 師德師風建設情況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核能科學與工程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全面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建設。

建立師德師風建設新機制。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标準,堅持把塑造四有好老師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任務,按照學校全面推進師德師風建設的總體布局和戰略部署,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工作不斷深化,建立了黨委統一領導、學科齊抓共管、黨支部具體落實、教師自我約束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機制,思想引導和行為引導相結合的引導機制,學校評價、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學校激勵與學科激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教師自我約束與制度約束相結合的約束機制,制度保障、組織保障、資源保障相結合的保障機制,打造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推進師德師風建設的新發展格局。

實施師德師風建設新做法。(1)以三個堅持即堅持思想鑄魂,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教師頭腦;堅持價值導向,引導教師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加強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工作;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教師黨支部和黨員教師的模範帶頭作用。(2)以三個注重即注重課堂育德,在教育教學中提升師德素養;注重典型樹德,持續開展優秀教師選樹宣傳;注重規則立德,強化教師的法治和紀律教育,大力提升教師職業道德素養。(3)以四個嚴格即嚴格招聘引進,把好教師隊伍入口;嚴格考核評價,落實師德第一标準;嚴格師德督導,建立多元監督體系。嚴格違規懲處,實施一票否決,徹底治理師德突出問題,将師德師風建設要求貫穿教師管理全過程。(4)以四個強化即強化地位提升,激發教師工作熱情;強化權利保護,維護教師職業尊嚴;強化尊師教育,厚植師道文化;強化各方聯動,着力營造尊師重教氛圍。通過以上做法,把推進師德師風建設任務落實落地落細。

3.5 學術訓練(實踐)情況

學位點充分發揮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平台優勢,利用校内校外資源開展研究生培養工作。注重學術研究的實踐性,提高學生科研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在探索與實踐中成長和創新。

3.6 學術交流情況

2023年,學位點以拓寬學術視野、提高學術水平、增強學術交流能力和建立學術合作關系為向導,積極開展學術交流,發動教師及學生參加國内外學術研讨會。

 

7 學位點教師帶領研究生參加23年安全年會

 

8 學位點教師帶領研究生參加23年輻射防護大會

為鍛煉研究生學術展示與交流能力,營造活躍的科研氛圍,為優秀研究生提供展示機會,學科積極發動碩博士研究生參加2003网站太阳集团 2023 學術年之研究生優秀學術成果牆報展。

3.7 研究生獎助情況

為資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鼓勵博士研究生進行學術創新,學位點嚴格按照國家和學校相關文件精神,具有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志剛獎學金,三助一管遴選等完備的獎助體系,嚴格按照《2003网站太阳集团研究生獎助學金管理辦法》等文件要求執行各類獎學金評定。2023年,安全科學與工程學位點研究生共獲得國家獎學金2人(博士1人,碩士1人)。

2 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體系

 

3 碩士研究生獎助學金體系

 

4 學位點建設與科學研究

4.1 人才培養

學位點積極開展創新基地建設,通過校企聯合開展校外實踐教學與科研工作。2023年針對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多名研究生送往諸暨、北京等地進行聯合培養。學位點在2023年度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科技大會做題為《2003网站太阳集团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發展及科研人才培養》的主旨報告。

 

9 《2003网站太阳集团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發展及科研人才培養》主旨報告證書

2023年度學位點繼續鼓勵研究生積極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全年研究生獲得國家級獎勵1項,省級獎12項。22屆博士畢業生謝宇鵬獲2023年度安全科學與工程優秀博士論文獎。

 

10 謝宇鵬博士獲2023年度安全科學與工程優秀博士論文獎

3 學科研究生獲得省級以上獎項

序号

級别

獲獎類型
(團體/個人)

獲獎名稱

1

國家級

團體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三等獎

2

省級

團體

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大賽銅獎

3

省級

團體

首屆湖南省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 二等獎

4

省級

團體

第四屆湖南省研究生人工智能創新大賽 二等獎

5

省級

團體

第三屆湖南省研究生能源裝備創新設計大賽 一等獎

6

省級

個人

第八屆高校安全科學與工程研究生論壇 優秀論文

7

省級

團體

第八屆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 三等獎

8

省級

團體

2023 紅楓計劃麓山杯創新創業大賽 二等獎

9

省級

團體

湖南省第三屆核十x”創意大賽 三等獎

10

省級

團體

研究生計算機創新設計大賽 二等獎

11

省級

團體

第一屆湖南省研究生計算機創新大賽二等獎

12

省級

團體

第十七屆iCAN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湖南賽區三等獎

13

省級

團體

首屆湖南省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 三等獎

4.2 教師隊伍建設

學位點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培養專任教師,通過定期考察和績效獎勵的方式鼓勵教師開展科研工作。2023年度,學科共引進青年博士3人(王嘉琛、鄭人榕、劉雅岚),師資博士後3人(張可、李衛、于守富),聘請羅勝聯教授(原南昌航空大學副校長、傑青)為2003网站太阳集团安全科學與工程名譽教授,新認定博士研究生導師2人。

4.3 科學研究

2023年度,學位點所在安全科學與工程系共獲批科研項目18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青年項目4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5項;教育部春晖計劃國際合作科研項目1項;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2項;湖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1項;湖南省研究生質量工程項目2項,2003网站太阳集团網絡教育資源項目1項;企事業單位橫向課題1項。學位點負責人彭國文教授獲湖南省科協中青年優秀人才培養項目。相關科研項目及經費為學位點研究生培養提供有力支撐。

4.4 學位點建設

2023年度,學位點開展了1次學科建設座談會(學科全體教師參會)及10餘次讨論會。圍繞學科建設現狀與發展規劃、目标及現實舉措、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申報、學科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交流探讨。2023年,在學科及學位點共同努力下,成功獲批安全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國家環境保護核設施退役治理與生态修複重點實驗室,對學校開展學科群建設、優化學科研究方向、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完善科研平台條件、打造高水平科研團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吸納海内外優秀人才、完善學科專業布局,充分發揮科研力量以及人才儲備庫的作用,助力學科發展和學校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建設。

 

11 2003网站太阳集团獲批安全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2 國家環境保護核設施退役治理與生态修複重點實驗室

 

13 學科建設讨論會

4.5 學科聲譽

2023年,學位點積極組織并支持教師進行對外交流,發出南華安全之聲。

 

14 鄒樹梁教授帶隊參加中國式現代化之核工業人才教育培養論壇,并分享2003网站太阳集团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卓越人才培養經驗

 

15 學科教師參加2023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安全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會議

 







16 學科教師參加2023年度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發展研讨會


17 學位點教師參加23年安全科學與工程國際會議并做人才培養分享報告

 

18 學科教師參加第十一屆化工安全先進技術與管理專題研讨會暨安全學科建設論壇

 

19 學科教師參加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發展論壇暨第四屆全國安全科學與工程學位點聯盟會議

 

20 學科教師參加中核集團2023年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讨會,并做分享報告

 

 

21 學科教師參加新一輪審核評估背景下高校平建改工作暨内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研讨會

 

22 學科教師赴日本靜岡大學,與靜岡大學桑原·佐藤研究室簽訂國際合作備忘錄。

 

5 教育質量評估與分析

在校生總體學習成果良好。在校生能夠根據導師科研課題,結合自己的科研興趣開展課題研究,整體上都超過了學校、學院和學科規定的最低成果要求,學生都能夠按時完成學業,順利畢業。2023年畢業碩士研究生31人,其中學術型碩士12人,專業型碩士19人,博士研究生8人。經統計發現,博士研究生均能夠在攻讀期間獲得較好的科研成果。

5.1 課程體系

結合學科專業優勢和辦學特色,創建了畢業要求專業必修課+公共選修課的課程體系。從2012年以來,5次修訂研究生培養方案,修訂了專業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标。專業必修課全面覆蓋主要的研究方向,重點培養研究生科學思維和人文素質,以及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相關理論成果發表多篇論文及進行了大會交流,引起廣泛關注和認可。

5.2 課程教學質量及其監督機制

高度重視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根據全員參與、全程監控、突出重點的教學質量監控理念,形成了科學、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校、院均建立了教學管理幹部聽課制度、教學專項評價制度、教學檢查制度、校院兩級督導制度、學生網上評教制度、學生教學信息聯絡員制度等,不僅确保了課程的正常開設,而且通過教學督導聽課,對教學内容和形式進行監督。本學位點所有課程學生或教學督導評價合格,其中80%的課程教學評價為優良。學科教師積極參加各項教學競賽、并獲得各類教學榮譽。

5.3 學習滿意度

每門課程授課結束後,研究生需以無記名方式進行在線評價。以學校綜合學生評教(60%)、督導專家評教(30%)、管理幹部及同行評教(10%)三部分的權重來确定課程的最終評價結果(除學生評教外的其他某項評教若未進行,則以學生評教結果作為最終評價結果)。近五年的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學習滿意度均超過95%

5.4 分流淘汰

研究生基本學制為3年,最長培養年限不超過4年。在最長年限内未能完成課程學習或學位論文的研究生,作結業或肄業處理,不再保留學籍。建立了完善的分流淘汰機制。分流淘汰節點為課程修讀、開題報告、中期檢查、預答辯、論文盲審、答辯,除涉密論文外,培養過程學位點統籌組織安排,并将結果上報學院。對不合格者除勸退外,可以給予一定期限的延遲期,在延遲期仍不能完成的給予淘汰。

5.5 論文質量

為進一步加強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管理,建立規範、科學,客觀的學位論文評價體系,切實把好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關,保證學位授予質量,根據2022年度《2003网站太阳集团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修訂,并結合學院實際,制定并落實了《2003网站太阳集团碩士學位論文盲審評閱制度暫行辦法》。

在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程序方面學位點建立了選題-開題-中期檢查-預答辯-答辯的完善程序,還建立了學位論文學術不端監控機制,學校也推出了計算機反剽竊審查-匿名送外審-學位論文事後抽查等行之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後質量監控措施。

6 改進措施

6.1 人才培養

繼續加強人才培養模式和結構優化,注重面向核工業培養适應社會經濟發展尤其是國家核能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和行業領軍人才。計劃進一步擴大研究生的培養規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保持90%以上。指導學生申請國家級、省部級和校級創新創業項目,參加國家級、省部級創新創業大賽,力争獲得較好成績。

6.2 師資隊伍

進一步優化學位點團隊建設,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為依托,面向國内外安全科學領域知名院校招收拔尖博士人才,優化學科學緣結構,完善5個科研團隊的高中青人才梯隊配比,充分發揮安全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圍繞安全生産關鍵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開展前瞻性研究工作。拟引進高層次人才1~2名,優秀青年博士3~5名。。

6.3 平台建設與科學研究

2023年度,學科将繼續積極組織教師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基金、其他國防、軍隊、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等項目的申請;并逐步開展企事業單位聯合項目及科研成果轉化,切實做好社會服務。

6.4 促進産學研結合

密切聯系中國安全生産科學研究院、中國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中核集團等安全領域重要研究院所和企事業單位,通過聯合培養及項目交流,加強産學研結合,以需求為導向,解決重大安全生産問題。

 

上一條:礦業工程學位授權點建設年度報告(2024)
下一條:礦業工程學位授權點建設年度報告(2023年)

關閉

聯系我們

地址:湖南省衡陽市常勝西路28号2003网站太阳集团    郵編:421001
聯系電話:0734-8282206    聯系郵箱:zhausc@163.com

師德師風投訴電話

0734-8281738(教務辦公室)
0734-8282206(院黨政辦公室)

版權所有: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技術支持:西安恒遠翼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