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网站太阳集团全日制工程碩士 資源與環境 類别專業學位
研究生培養方案(2022年版)
專業學位類别:工程碩士
專業領域名稱:資源與環境 專業領域代碼:0857
專業領域簡介:
2003网站太阳集团1959年設立放射性采礦、選礦和地質等本科專業,1998年獲采礦工程碩士學位點,2006年獲采礦工程博士學位點,2009年獲博士後流動站,2010年和2011年分别獲礦業工程與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2019年獲資源與環境專業學位碩士點。資源與環境領域涵蓋鈾礦資源開發、核安全與應急管理、地質工程與鈾資源勘探技術和環境污染防治理論與技術四個領域,緊密圍繞核行業鈾資源勘查、采冶、輻射安全與環境保護等的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需求,形成了地質工程與鈾資源勘探技術、鈾礦開采、地浸采鈾及鈾水冶、核通風與輻射安全、核安全與應急管理、放射性環境污染防治理論與技術、環境功能材料研發及應用和高放廢物地質處置等特色研究内容。
2003网站太阳集团資源與環境領域專業碩士點依托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和核科學與技術等3個博士點,設有國内唯一鈾礦采冶領域博士一級學科、國内唯一核安全領域博士一級學科和國防特色學科,擁有“核安全與核應急技術”國防特色學科(全國唯一),擁有“核能與核安全”國家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核工業溶浸采礦技術”部級重點實驗室、“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核燃料循環技術與裝備”湖南省協同創新中心、“鈾尾礦庫退役治理工程”湖南省技術研究中心、“湖南省鈾礦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核設施應急安全技術與裝備”“極貧鈾資源綠色開發技術”和“稀有金屬礦産開發與廢物地質處置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等20多個國家、省部和市級科研平台,同時擁有“礦業工程”“核環保安全”等多個湖南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目前本領域擁有的主要儀器設備和試驗系統總計價值約8000多萬元,科研用房面積總共約5000餘平方米。
本領域有專任教師132人,現有教授35人,副教授37人,博士生導師31人,碩士生導師56人。行業教師46人,企業導師28人。國防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人事部“國家級人才項目入選者”第一二層次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全國優秀教師、核工業優秀中青年專家、湖湘青年英才、省骨幹教師等省級及以上人才工程入選者15人。承擔國家科技部重大專項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軍工項目等縱向項目240餘項,同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和國内大型企業簽訂了橫向科研項目近100餘項,年均科研經費1100多萬元。獲得國家和部級科研進步獎5項,授權專利45項。發表SCI、EI、CSCD等論文1000餘篇,出版專著10部。
一、培養定位及目标
資源與環境領域培養應用型、複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畢業後能從事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的工程設計、技術研發及技術管理等工作。具體要求為:
1、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服務國家和人民的高度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業精神、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态度和工作作風,身心健康。
2、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熱愛并願意為鈾礦采冶的發展而奮鬥,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具備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恪守學術道德,遵守學術規範。
3、掌握資源與環境領域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測試手段和實驗方法;了解本領域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掌握所研究方向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
4、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技術攻關和創新能力,能獨立從事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工程技術研發與工程管理工作。
5、掌握一門外語,能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領域的外文資料;具有良好的學術寫作能力和學術交流能力。
二、畢業要求與學位标準
1、申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應具有的學術水平與學術能力
(1)掌握資源與環境領域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測試手段和實驗方法;
(2)具備獲取知識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工程問題能力及組織協調能力等學術能力;
(3)能獨立從事資源與環境工程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工程技術研發與工程管理工作。
2、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畢業要求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需修滿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課程,達到培養環節各項要求并取得規定學分,成績合格;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申請答辯前,應取得下列研究成果之一(其第一單位署名必須是“2003网站太阳集团”,且内容與學位論文密切相關)。
(1)針對生産單位技術難題開展研發的技術研究報告1份(須有項目的立項文件,且有研究生作為主要研究人員的署名);
(2)針對生産單位技術難題開展研發的工程設計1份(須有項目的立項文件,且有研究生作為主要設計人員的署名,應包括圖紙和說明書);
(3)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1項(以個人獲得證書為準);
(4)以2003网站太阳集团為第一署名單位,研究生為第一作者或導師為第一作者、研究生為第二作者,在國内外期刊正刊上至少發表與學位論文相關的論文1篇;
(5)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項及以上(研究生排名第一或導師排名第一研究生第二)。
3、專業學位碩士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1)學位論文應有明确的工程背景、一定的社會價值或工程應用前景;
(2)學位論文以産品研發、工程設計、技術研究或技術應用和工程與項目管理等形式;
(3)學位論文須遵守國家和2003网站太阳集团研究生學位論文基本格式。
三、培養方式與導師指導
1、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行雙導師制,采取導師負責和指導小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研究生指導小組由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或現場工程技術人員3-5人組成,并且其中必須有1位科研院所或與研究方向相同的相關企業具有高級職稱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副導師。導師指導小組的成員中應有良好的職業和領域背景。跨領域或交叉領域培養研究生時,還需從相關領域中另聘請副導師協助指導,該副導師必須由具有副教授資格或由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擔任。
2、專業學位研究生一般由學校和科研院所、相關企業聯合培養,課程學習主要在校内完成,并保證不少于半年的專業實踐。應培養研究生嚴謹的科學作風,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注重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相結合,重點是培養實踐能力。
3、導師指導研究生制定個人培養計劃、選學課程、查閱文獻資料、參加學術交流和社會實踐、确定研究課題、指導科學研究等。
4、導師對研究生的業務指導和思想教育應有機結合起來,全面培養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
四、主要研究方向
1、資源開發理論與技術
主要研究内容:地浸采鈾理論與技術、堆浸提鈾理論與技術、礦床地下開采與露天開采、礦物加工理論與技術、礦山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5個學科研究方向。
2、核安全與應急管理
主要研究内容:安全系統工程與風險評估、安全智能監測與控制、鈾礦冶安全與退役治理理論與技術、放射性廢棄物處理處置理論與技術、核應急技術與裝備。
3、地質工程與鈾資源勘探技術
主要研究内容:礦産普查與勘探、地質工程與地質環境、勘查地球物理。
4、環境污染防治理論與技術
主要研究内容:水污染與防治、大氣污染與防治、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土壤修複、地下水原位修複、鈾礦冶環境修複等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及新型環境功能材料的研發與應用。
五、學習年限與學分要求
1、學習年限:學制3年,實行彈性修學年限,最長學習年限為4年。在完成各培養環節的任務後,學習成績優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研究生可以申請提前畢業,但最多隻能申請提前1年畢業。
2、課程學習時間:課程學習時間為0.5-1年。
3、學分要求:總學分不低于32學分,其中學位課程的學分不低于18學分。跨學科或同等學曆人員考取的碩士生必須補修本學科本科生階段的專業必修課2-3門。補修課程需要及格,但不計學分。
六、培養過程質量控制要求
1、文獻閱讀
要求廣泛閱讀本工程領域專業方向的權威文獻資料,包括國外文獻、國内一級學會刊物等重要核心文獻(閱讀目錄由導師根據研究生研究方向指定),以及工程領域技術攻關成果和相關經驗等,為解決工程技術、管理領域的熱點、重點、難點問題開拓新思路,提高工程碩士文獻綜述能力。
文獻綜述基本要求:字數不少于5000字;所查閱文獻不少于60篇,其中外文文獻不少于20%,最近5年文獻不少于50%;對拟研究領域國内外研究動态有較深入的了解,對拟研究的課題有較充分的論證。
文獻綜述由導師進行審查,審查通過後,方能進入碩士學位論文開題階段。
2、論文選題
論文選題要以國家需求為導向,來源于工程實際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應用背景,注重實用性、創新性、科學性,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工程技術項目的設計或研究課題,可以是技術攻關、技術改造專題,可以是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産品的研制與開發等。
研究生選題應在導師的指導下,在導師組的聯合培養下确定,具有發展前景、市場需求和一定的創新性。對同一研究方向的大系統選題要盡量保持其研究進展的持續性、遞進性與系統性。
論文可以采用産品研發、工程規劃、工程設計、應用研究、工程/項目管理、調研報告等多種形式。
3、開題報告及評價
研究生應在導師的指導下,根據所選定的課題範圍,在調查研究、查閱國内外有關資料文獻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按研究生開題報告格式要求撰寫完整的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包括内容:研究課題名稱、課題來源、研究目的和意義、國内外研究現狀、主要參考文獻、課題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拟解決的關鍵問題、研究的特色與創新之處、技術路線、研究方案、課題完成的可行性分析、時間安排等。
開題報告時間:第三學期完成。開題報告應先交導師及導師組審核合格後,再由以研究生導師為主體組成的考核小組進行評審并打分。評分結果嚴格按開題報告評價内容及分值進行綜合評分,成績70分以上為合格。文獻綜述達到要求與開題報告通過者計1個學分。
開題報告一經通過,應按計劃進行論文工作。如需要改選課題時,需重新進行開題。
4、專業實踐(包含學術交流)
具有 2 年及以上企業工作經曆的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時間應不少于 6 個月,不具有 2 年企業工作經曆的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時間應不少于 1 年。專業實踐可以采取以下途徑實施:
校内導師結合自己承擔的應用型課題,安排學生的專業實踐環節;
① 校外導師利用現場的生産環節安排相應的專業實踐;
② 研究生結合就業單位,自行聯系現場實踐單位;
③ 學校或學院與外單位建立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專業實踐基地,統一組織和選派學生去現場進行專業實踐。
碩士研究生應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或學術研讨會議,要求具備中英文學術寫作能力與表達能力,積極參加國際和國内學術會議。碩士生在學位論文答辯前必須參加10次以上學術報告會,其中個人主講至少1次。
實踐環節的考核工作在第四學期内完成,專業實踐考核程序為:研究生填寫《專業實踐環節考核登記表》,并提交專業實踐報告,再由學院組織專家組進行考核,最後由專家組給出綜合成績(按合格、不合格計)。不參加專業實踐或未通過專業實踐考核的研究生,不得進入學位論文答辯環節。學術交流方面,學術活動結束後,将參加學術交流的論文複印件或學術小結(不少于500字)注明時間、地點、報告人,經導師簽字後自己存留,屆時由研究生所在系室(科室)按合格與不合格記載成績。
專業實踐(包含學術交流)達到要求計4個學分。
5、中期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是對具有正式學籍的全日制研究生在課程學習基本結束後,進入學位論文之初進行的一次綜合考核與評定。研究生應在第四學期末之前通過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按照研究生培養計劃從德智體各方面進行培養全過程的全面總結、檢查和考核,由學院組織專家組着重就其個人總結與彙報、政治素養與團隊精神、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實踐技能(臨床實踐)、開題報告、學術交流與論文進展、身心狀況等方面進行綜合測評得出每個研究生的中期考核成績。考核的結果一般設為:A等(優秀)、B等(良)、C等(合格)和D等(不合格,限期改正或取消學籍,作退學處理)。中期考核的組織實施及評價處理按我校研究生培養實施細則及研究生中期考核有關規定執行。考核結果為不合格的研究生,由學院在三個月内對其進行重新考核工作,重新考核通過者,繼續攻讀相應學位;重新考核不合格者,按2003网站太阳集团研究生學籍管理有關規定給予退學處理。其中學位論文中期進展報告安排在第五學期進行。由學院組織專家組對碩士學位論文工作的進展情況、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案、下一步研究内容和工作計劃等進行檢查與考核,按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及格四個等級予以評定。學位論文中期進展報告不合格者一律不許參加論文答辯,延期一年重新組織學位論文中期進展報告,合格後方可進入學位答辯申請環節。中期考核達到要求計1個學分。
6、學位論文
(1)學位論文研究工作是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在一定實踐經驗基礎上,掌握對工程實際問題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學位論文研究工作一般應與專業實踐相結合,時間不少于1年。
(2)論文選題應來源于工程實際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應用背景,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工程技術項目的設計或研究題,可以是技術攻關、技術改造專題,可以是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産品的研制與開發等。
(3)論文工作須在導師指導下,由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本人獨立完成,具備相應的技術要求和較充足的工作量,體現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具有先進性、實用性,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4)論文可以采用産品研發、工程規劃、工程設計、應用研究、工程/項目管理、調研報告等多種形式。
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應包括選題的依據與意義、國内外文獻資料綜述及主體部分等,正文字數應不少于1萬字。學位論文應當用規範漢字進行撰寫,且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标準學位論文編寫規則》GB/T 7713.1-200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标準-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 7714-2015和《2003网站太阳集团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和書寫規範》的要求。
7、論文評審與答辯
(1)論文評審審核:導師或導師組認真審核後,學院組織預答辯開展畢業生及其論文等各方面的審查,重點對論文作者掌握本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的情況;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論文工作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進展;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計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創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方面。
(2)論文須有2位本領域或相關領域的專家評閱。
(3)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完成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環節,獲得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成績合格,方可申請論文答辯。
(4)答辯委員會須由5-7位本領域或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學位論文評閱和答辯應有相關的企業專家至少1人參加。
學位論文答辯申請及答辯的其他要求仍按2003网站太阳集团碩士學位授予實施細則、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及學位授予工作安排執行。
10、學位授予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完成專業培養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和其它教學環節,取得了規定學分,成績合格,完成學位論文并通過論文答辯,經學位評定分委員會推薦、校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授予資源與環境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
七、課程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