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總體概況
2003网站太阳集团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2006年獲批專業學位碩士點,2011年獲批首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2023年獲批安全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科在國内率先開展鈾礦山通風與輻射安全和核電安全人因可靠性分析研究,目前已形成了以核安全為向導的安全系統工程與風險評估、安全智能監測與控制、鈾礦冶安全與退役治理理論與技術、放射性廢棄物處置理論與技術、核應急技術與裝備等具有核特色的研究方向,現為生态環境部、國防科工局、中核集團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學科、第五輪學科評估B類學科和湖南省“十四五”重點學科。
2003网站太阳集团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是國内唯一為核安全領域培養學士、碩士、博士的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目前已成為國内核安全、核環境、核安保、核應急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單位,國家原子能機構國際合作協調委員會成員單位,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單位、中國公共安全學會理事單位、中國核學會核安全分會理事單位。學科擁有“核燃料循環技術與裝備”省部共建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核能與核安全”國家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築環境氣載污染物治理與放射性防護”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核安全與核應急技術”國防特色學科、“核設施應急安全技術與裝備”湖南省重點實驗室、“鈾尾礦庫退役治理工程”湖南省技術研究中心、“核電建設環保安全與節能技術”中核建重點實驗室,擁有“鈾尾礦庫退役治理技術”、“核環保安全”湖南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等10個國家、省部級學科平台。
學科面向核安全與退役治理領域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圍繞安全科學關鍵技術與世界前沿技術,設立了5大學科團隊。近五年來,學科新增國家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國家特聘專家2人,省部級人才20人。近年來學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核安全觀和核安全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服務“四個面向”,緊密圍繞核安全、核應急、核安保領域本碩博“三層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開展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近年來依托各類科研平台與基底,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107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湖南省首批揭榜挂帥重大攻關項目,項目經費超過8500萬元,其中,獲批國家及各部委項目5項,總經費1000萬元,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項,總經費超過3500萬元,獲批國防科研項目17項,經費超過4000萬元。獲得國家級獎勵1項,省部級獎勵9項,授權發明專利136項,出版專著9部,發表代表性學術論文1696篇。科研成果産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截至2024年底在安全科學與工程學位點校研究生21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70人,安全科學與工程學術型研究生43人,資源與環境(安全方向)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99人。
2 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24年,安全科學與工程學位點教師及研究生黨支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從嚴治黨,按照學校和院黨委的要求,不斷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納入開展“以學增智”“以學鑄魂”“以學促幹”“以學正風”等專題學習的重要内容,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以及全體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為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組織保證。教師支部全體黨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固樹立良好師德師風,溫故黨史黨紀,始終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守“因核而生、為核而建、以核為核”的初心使命,紮實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重點拓展“兩彈一星”精神、核工業精神、愛國精神、紅色精神、奉獻精神等在思政教育中的育人功效,着力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核安全、大安全緊缺人才,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貢獻南華力量。
2.1 堅持課程創新改革
積極培養教師教學創新能力,充分挖掘教師上課潛能,提高教學質量。學位點教師徐守龍等教師組成的課程團隊獲2024年第十二屆湖南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和第四屆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三等獎。
圖1 2024年第十二屆湖南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
圖2 2024年第四屆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三等獎
2.2 意識形态管理有精度
以愛國主義精神築牢意識形态新陣地。按照“創新思維、樹立觀念、掌握主動、占領陣地”的思路,通過“四個融入”,讓維護國家安全成為愛國主義精神内涵的新拓展。把愛國主義融入平安中國教育中,樹立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把愛國主義融入核安全教育中,樹立學生核安全命運共同體理念。把愛國主義融入網絡安全教育中,樹立學生信息安全意識;把愛國主義融入新媒體教育中,牢牢占領意識形态新陣地和制高點。
3 研究生招生、培養相關制度及執行情況
3.1 研究生招生
學位點積極發動教師資源開展招生工作,更新研究生招生宣傳資料。2024年度,在分析2020-2023年培養、學位授予和就業等數據的基礎上,對各項招生計劃分配要素進行采集和分析,制定招生工作方案,開展複試,對于特别優秀的碩士研究生,推薦申請碩博連讀。學位點負責人彭國文教授于10月12日在網絡直播平台開展招生宣傳直播及互動。學位點積極響應學校号召,積極籌備并發動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并組織相應的培養方案制定讨論。2024年學位點共招收碩士研究生50人,與上年持平;招收博士研究生20人,比上年增長了33%,其中碩博連讀/申請考核制4人,統考錄取16人。
圖3 複試工作方案及複試相關信息公布
圖4 學位點開展研究生招生線上直播
圖5 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
3.2 課程建設與實施情況
學位點修訂《2003网站太阳集团全日制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2024)》《2003网站太阳集团全日制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2024)》《2003网站太阳集团全日制工程碩士 資源與環境 類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2024年版)》,狠抓教學改革優化課程體系。以新工科“六大理念”為指導,以服務國防工業、核工業和環保事業重大需求為導向,以培養核安全領域創新拔尖領軍人才為目标,成立核行業精英、學校教授、技術專家組成的課程改革專家組優化課程體系,打造核安全領域特色課程模塊,建構“前沿課程、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科創課程”四位一體的課程體系。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方法,聚焦學生自主學習、科學研究和創新能力培養,推動學生進企業、進科研院所、進實驗平台采取線上與線下、課内和課外、講授與研讨相結合的立體化、多維度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學位點深入貫徹全國、全省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組織指導研究生導師及任課教師持續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2024年學位點獲批湖南省學位與研究生教學改革重點項目2項,并積極打造研究生課程體系思政精品課。
3.3 導師選拔培訓
學位點切實貫徹教育部《關于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教研〔2018〕1号)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教研廳〔2019〕1号)等相關文件精神,依據《2003网站太阳集团研究生指導教師管理辦法》(南華政發〔2017〕1号)的相關要求,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确保研究生培養質量,服務學校“雙一流”建設,結合學校新增學位點需要開展研究生導師選拔和培養教育工作。對研究生導師經費、科研項目、科研業績、年齡等方面嚴格把關,通過層層審核、把關進行研究生導師遴選。學校定期集中組織開展研究生導師的培訓活動,安全科學與工程學位點鼓勵和加強導師的繼續培養和繼續教育工作。
為進一步規範高校教師履職履責行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新時代高校教師道德風尚,努力建設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高校研究生教師隊伍。本學科的所有導師始終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 【2014】10号》、《教育部關于印發《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的通知》、《湘教通 【2021】33号 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的通知》等相關文件要求和精神;嚴格落實師德建設主體責任,加強對師德師風建設的組織領導;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嚴格遵守師德規範,建立健全師德考核、激勵、檢查、監督、通報、懲處等制度機制,形成責權明确、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體系;堅持嚴以律己,為人師表,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2024年度,學位點鄭平衛、羅潤獲2024年度2003网站太阳集团“優秀教師”,馮勝洋獲湖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3.4 師德師風建設情況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核能科學與工程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全面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建設。
建立師德師風建設新機制。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标準,堅持把塑造“四有”好老師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任務,按照學校全面推進師德師風建設的總體布局和戰略部署,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工作不斷深化,建立了“黨委統一領導、學科齊抓共管、黨支部具體落實、教師自我約束”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機制,“思想引導和行為引導相結合”的引導機制,“學校評價、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學校激勵與學科激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教師自我約束與制度約束相結合”的約束機制,“制度保障、組織保障、資源保障相結合”的保障機制,打造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推進師德師風建設的新發展格局。
實施師德師風建設新做法。(1)以“三個堅持”即堅持思想鑄魂,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教師頭腦;堅持價值導向,引導教師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加強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工作;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教師黨支部和黨員教師的模範帶頭作用。(2)以“三個注重”即注重課堂育德,在教育教學中提升師德素養;注重典型樹德,持續開展優秀教師選樹宣傳;注重規則立德,強化教師的法治和紀律教育,大力提升教師職業道德素養。(3)以“四個嚴格”即嚴格招聘引進,把好教師隊伍入口;嚴格考核評價,落實師德第一标準;嚴格師德督導,建立多元監督體系。嚴格違規懲處,實施“一票否決”,徹底治理師德突出問題,将師德師風建設要求貫穿教師管理全過程。(4)以“四個強化”即強化地位提升,激發教師工作熱情;強化權利保護,維護教師職業尊嚴;強化尊師教育,厚植師道文化;強化各方聯動,着力營造尊師重教氛圍。通過以上做法,把推進師德師風建設任務落實落地落細。
3.5 學術訓練(實踐)情況
學位點充分發揮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平台優勢,利用校内校外資源開展研究生培養工作。注重學術研究的實踐性,提高學生科研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在探索與實踐中成長和創新。
3.6 學術交流情況
2024年,學位點以拓寬學術視野、提高學術水平、增強學術交流能力和建立學術合作關系為向導,積極開展學術交流,發動教師及學生參加國内外學術研讨會。
圖6 學位點教師參加第二屆安全類專業工程教育與特色人才培養研讨會
圖7 學位點教師帶領研究生參加34屆全國高校安全科學與工程學術年會
圖8 學位點教師帶領研究生參加第十屆中國礦山安全技術裝備與管理大會
圖9 學位點教師帶領研究生參加第五屆國際環境岩土工程學會論壇
圖10 學位點教師參加第十七屆全國水處理化學大會暨學術研讨會
圖11 學位點教師參加中國輻射防護學會2024年學術年會
圖12 學位點教師參加第三屆潔淨能源材料及技術大會
為鍛煉研究生學術展示與交流能力,營造活躍的科研氛圍,為優秀研究生提供展示機會,學科積極發動碩博士研究生參加2003网站太阳集团 2024 學術年之研究生優秀學術成果牆報展。
3.7 研究生獎助情況
為資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鼓勵博士研究生進行學術創新,學位點嚴格按照國家和學校相關文件精神,具有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志剛獎學金,三助一管遴選等完備的獎助體系,嚴格按照《2003网站太阳集团研究生獎助學金管理辦法》等文件要求執行各類獎學金評定。2024年,安全科學與工程學位點研究生共獲得國家獎學金4人(博士2人,碩士2人)。
表1 博士研究生獎助學金體系
表2 碩士研究生獎助學金體系
4 學位點建設與科學研究
4.1 人才培養
學位點積極開展創新基地建設,通過校企聯合開展校外實踐教學與科研工作。2024年針對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多名研究生送往諸暨、北京、深圳等地進行聯合培養。
2024年度學位點繼續鼓勵研究生積極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全年研究生獲得國家級獎勵1項,省級獎10項。23屆博士畢業生趙芳獲2024年度安全科學與工程優秀博士論文獎。
表3 學科研究生獲得省級以上獎項
序号 |
級别 |
獲獎類型 (團體/個人) |
獲獎名稱 |
1 |
國家級 |
團體 |
2024年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 銅獎 |
2 |
省級 |
團體 |
第10屆全國高校安全科學與工程大學生實踐與創新作品大賽一等獎 |
3 |
省級 |
團體 |
第10屆全國高校安全科學與工程大學生實踐與創新作品大賽二等獎 |
4 |
省級 |
個人 |
第9屆全國高校安全科學與工程研究生論壇一等獎 |
5 |
省級 |
個人 |
2024年中國核工業教育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三等獎 |
6 |
省級 |
集體 |
第10屆全國高校安全科學與工程大學生實踐與創新作品大賽 優秀組織獎 |
7 |
省級 |
團體 |
首屆湖南省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省三等獎 |
8 |
省級 |
團體 |
放射性環境治理成套技術與裝備 |
9 |
省級 |
團體 |
放射性環境治理成套技術與裝備 |
10 |
省級 |
團體 |
芯片式半導體像素陣列核輻射探測系統及應用 |
11 |
省級 |
團體 |
2024年湖南省大學生創新大賽 二等獎 |
4.2 教師隊伍建設
學位點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培養專任教師,通過定期考察和績效獎勵的方式鼓勵教師開展科研工作。2024年度,學科共引進高層次人才2人(韋昌富、楊永濤),引進青年博士2人(付敏、易遠),博士後1人(孫陽),新認定博士研究生導師4人。
4.3 科學研究
2024年度,學位點所在安全科學與工程系共獲批科研項目11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湖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2項;企事業單位橫向課題2項。相關科研項目及經費為學位點研究生培養提供有力支撐。
4.4 學位點建設
2024年度,學位點開展了1次學科建設座談會(學科全體教師參會)及10餘次讨論會。圍繞學科建設現狀與發展規劃、目标及現實舉措、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申報、學科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交流探讨。2024年,在學科及學位點共同努力下,成功獲批核安全與應急管理産教融合示範基地,成為國家原子能産業計量測試聯盟正式成員,對學校開展學科群建設、優化學科研究方向、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完善科研平台條件、打造高水平科研團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順利通過周期性合格評估專家評審。
圖13 2003网站太阳集团獲批核安全與應急管理産教融合示範基地
圖14 2003网站太阳集团獲批成為國家原子能産業計量測試聯盟正式成員

圖15 學位授權點周期性合格評估專家評審
圖16 學科建設讨論會
4.5 學科聲譽
2024年,學位點積極組織并支持教師進行對外交流,發出南華安全之聲。

圖17 彭國文教授帶隊參加安全類專業認證委員會2024年第三次工作會議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主題底線研讨會,并做深化産教融合-創新核安全人才培養新模式的邀請報告

圖18 陳國民副校長帶隊參加中核集團校企人才培養補充協議簽約儀式
圖19 學科教師參加第一屆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發展論壇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安全類項目進展交流會
圖20 學科教師參加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申報培訓會
5 教育質量評估與分析
在校生總體學習成果良好。在校生能夠根據導師科研課題,結合自己的科研興趣開展課題研究,整體上都超過了學校、學院和學科規定的最低成果要求,學生都能夠按時完成學業,順利畢業。2024年畢業碩士研究生35人,其中學術型碩士8人,專業型碩士17人,博士研究生10人。經統計發現,博士研究生均能夠在攻讀期間獲得較好的科研成果。
5.1 課程體系
結合學科專業優勢和辦學特色,創建了“畢業要求專業必修課+公共選修課”的課程體系。從2012年以來,6次修訂研究生培養方案,修訂了專業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标。專業必修課全面覆蓋主要的研究方向,重點培養研究生科學思維和人文素質,以及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相關理論成果發表多篇論文及進行了大會交流,引起廣泛關注和認可。
5.2 課程教學質量及其監督機制
高度重視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根據“全員參與、全程監控、突出重點”的教學質量監控理念,形成了科學、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校、院均建立了教學管理幹部聽課制度、教學專項評價制度、教學檢查制度、校院兩級督導制度、學生網上評教制度、學生教學信息聯絡員制度等,不僅确保了課程的正常開設,而且通過教學督導聽課,對教學内容和形式進行監督。本學位點所有課程學生或教學督導評價合格,其中80%的課程教學評價為優良。學科教師積極參加各項教學競賽、并獲得各類教學榮譽。
5.3 學習滿意度
每門課程授課結束後,研究生需以無記名方式進行在線評價。以學校綜合學生評教(60%)、督導專家評教(30%)、管理幹部及同行評教(10%)三部分的權重來确定課程的最終評價結果(除學生評教外的其他某項評教若未進行,則以學生評教結果作為最終評價結果)。近五年的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學習滿意度均超過95%。
5.4 分流淘汰
研究生基本學制為3年,最長培養年限不超過4年。在最長年限内未能完成課程學習或學位論文的研究生,作結業或肄業處理,不再保留學籍。建立了完善的分流淘汰機制。分流淘汰節點為課程修讀、開題報告、中期檢查、預答辯、論文盲審、答辯,除涉密論文外,培養過程由學位點統籌組織安排,并将結果上報學院。對不合格者除勸退外,可以給予一定期限的延遲期,在延遲期仍不能完成的給予淘汰。
5.5 論文質量
為進一步加強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管理,建立規範、科學,客觀的學位論文評價體系,切實把好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關,保證學位授予質量,根據2022年度《2003网站太阳集团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修訂,并結合學院實際,制定并落實了《2003网站太阳集团碩士學位論文盲審評閱制度暫行辦法》。
在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程序方面學位點建立了“選題-開題-中期檢查-預答辯-答辯”的完善程序,還建立了學位論文學術不端監控機制,學校也推出了“計算機反剽竊審查-匿名送外審-學位論文事後抽查”等行之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後”質量監控措施。
6 改進措施
6.1 人才培養
繼續加強人才培養模式和結構優化,注重面向核工業培養适應社會經濟發展尤其是國家核能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和行業領軍人才。計劃進一步擴大研究生的培養規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保持90%以上。指導學生申請國家級、省部級和校級創新創業項目,參加國家級、省部級創新創業大賽,力争獲得較好成績。
6.2 師資隊伍
進一步優化學位點團隊建設,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為依托,面向國内外安全科學領域知名院校招收拔尖博士人才,優化學科學緣結構,完善5個科研團隊的“高中青”人才梯隊配比,充分發揮安全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圍繞安全生産關鍵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開展前瞻性研究工作。拟引進高層次人才1~2名,優秀青年博士3~5名。。
6.3 平台建設與科學研究
2025年度,學科将繼續積極組織教師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基金、其他國防、軍隊、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等項目的申請;并逐步開展企事業單位聯合項目及科研成果轉化,切實做好社會服務。
6.4 促進産學研結合
密切聯系中國安全生産科學研究院、中國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中核集團等安全領域重要研究院所和企事業單位,通過聯合培養及項目交流,加強産學研結合,以需求為導向,解決重大安全生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