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養要求 通過本專業的學習,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養: 1.工程知識:基礎知識紮實,能夠将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以城市地下空間工程項目為載體,解決工程勘察、規劃、設計、建造、管理、運行維護全過程中所面臨的複雜工程問題。 2.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别、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複雜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綜合運用相關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能夠設計針對複雜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完整準确表達設計成果,并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同時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複雜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和方案。 5.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複雜城市地下空間工程領域的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複雜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拟,并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與社會:能夠基于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正确評價工程實踐和複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複雜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保護、生态平衡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職業規範:具有厚實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9.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開展工作,并能夠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具備團隊合作和領導組織能力。 10.溝通:能夠就複雜的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衆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開闊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 11.項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相關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12.終身學習:掌握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未來技術和産業發展趨勢,具備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有适應未來時代變化和科技發展的能力。 畢業要求支撐培養目标的關系見表1。 表1 畢業要求支撐培養目标關系表
畢業要求 |
培養目标 |
培養目标1 |
培養目标2 |
培養目标3 |
培養目标4 |
培養目标5 |
1.工程知識 |
|
|
√ |
|
|
2.問題分析 |
|
√ |
√ |
|
|
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 |
√ |
√ |
|
|
|
4.研究 |
|
√ |
|
|
|
5.使用現代工具 |
|
|
|
√ |
|
6.工程與社會 |
√ |
|
|
|
√ |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 |
√ |
|
|
|
|
8.職業規範 |
√ |
|
|
|
|
9.個人和團隊 |
|
|
|
√ |
|
10溝通 |
|
|
|
√ |
|
11.項目管理 |
|
|
|
√ |
|
12終身學習 |
|
|
|
|
√ |
考慮到畢業要求指标點分解的層次性和遞進性,對12條畢業要求進行指标點分解,分解後的畢業要求指标點見下表2。 表2 畢業要求具體指标點分解
序号 |
畢業要求 |
二級指标點 |
1 |
工程知識:基礎知識紮實,能夠将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以城市地下空間工程項目為載體,解決工程勘察、規劃、設計、建造、管理、運行維護全過程中所面臨的複雜工程問題。 |
1.1 掌握數學、自然科學的基本概念、理論及方法,能針對城市地下空間領域複雜工程問題選擇恰當的數學建模與求解方法; 1.2 掌握力學基本原理、工程測量、工程地質、工程制圖等專業基礎知識,并能用于解決城市地下空間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 1.3 掌握工程專業知識,并能用于解決城市地下空間工程中的勘察、規劃、設計、建造、管理、運行維護等複雜工程問題。 |
2 |
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别、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複雜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
2.1 能運用數學與自然科學原理,識别和判斷城市地下空間領域複雜工程問題的關鍵環節和參數,并達到适當的精度要求; 2.2 能夠應用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對城市地下空間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進行正确的數學建模表達; 2.3 能夠正确認識城市地下空間領域複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的多樣性,并能通過文獻研究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及其可替代方案; 2.4 能夠應用工程科學的基礎理論針對一個城市地下空間複雜工程問題,通過文獻研究,分析相關影響因素,以獲得有效結論。 |
3 |
設計/開發解決方案:綜合運用相關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能夠設計針對複雜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完整準确表達設計成果,并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同時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
3.1 能夠設計開發解決複雜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問題的方案,完整準确表達設計成果; 3.2 能夠在城市地下空間工程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 3.3 能夠在設計過程中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做出合理評價。 |
4 |
研究: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複雜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和方案。 |
4.1 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和方法,調研和分析複雜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結合實際問題,選擇研究路線,設計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 4.2 能夠根據設計的實驗方案,構建實驗系統,安全地開展實驗,正确地采集實驗數據; 4.3 具備合理分析和解釋實驗數據的能力,并能綜合信息以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和方案。 |
5 |
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複雜城市地下空間工程領域的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複雜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拟,并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
5.1熟悉掌握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常用的儀器設備、信息資源、工程工具和模拟軟件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5.2 針對複雜城市地下空間工程領域的相關問題,開發或選用合适的現代工具,對問題進行模拟與預測,并分析其合理性、可靠性及局限性。 |
6 |
工程與社會:能夠基于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正确評價工程實踐和複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
6.1 掌握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相關知識與行業規範,了解相關的政策、法律和法規,充分考慮社會文化背景對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建設與運行的影響; 6.2 正确分析與評價城市地下空間工程規劃、設計、施工與管理的工程實踐和複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正确分析制約因素對項目實施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
7 |
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複雜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保護、生态平衡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
7.1 理解環境保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内涵和意義,具有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7.2 在規劃、設計、施工與管理等環節,能夠正确分析和評價複雜城市地下空間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保護、生态平衡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
8 |
職業規範:具有厚實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
8.1 具有厚實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備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 8.2 在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實踐中,能夠理解并遵守職業道德和行業規範,認真履行責任。 |
9 |
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開展工作,并能夠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具備團隊合作和領導組織能力。 |
9.1 具有團隊意識,能夠理解多學科背景下團隊中每個角色的職責以及對團隊實現目标的意義,能夠在團隊中獨立或合作開展工作; 9.2 能夠與多學科背景的成員合作共事,組織、協調與指揮團隊開展工作,并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意識。 |
10 |
溝通:能夠就複雜的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衆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開闊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 |
10.1 能夠對城市地下空間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與同行及社會公衆進行有效的語言和文字溝通交流,聽取反饋并做出合理的答複; 10.2 了解國内外本專業發展動态,具備開闊的國際視野,具有外語應用能力,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 |
11 |
項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相關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
11.1 掌握工程管理和工程經濟的基本理論以及經濟決策方法; 11.2理解工程技術、管理與經濟之間的關系,具有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對工程管理和經濟決策知識進行應用。 |
12 |
終身學習:掌握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未來技術和産業發展趨勢,具備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有适應未來時代變化和科技發展的能力。 |
12.1掌握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未來技術和産業發展趨勢,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了解拓展知識和能力的途徑,掌握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的方法; 12.2 能針對社會、職業或個人發展的需要,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充實自我,具備适應未來時代變化和科技發展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