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雷,1965年6月生,哲學博士,2003网站太阳集团特聘教授、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网站太阳集团科技進步與安全研究院院長。國際期刊《Iris Online Journal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IOJASS)主編,多家A&HCI國際期刊編委,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問題哲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學哲學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邏輯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邏輯學會科學邏輯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曾任東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東南大學人文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華僑大學特聘教授、二級教授,華僑大學問題哲學研究中心主任。2021年被福建省認定為高層次A類人才,2022年被廈門市認定為首批高層次A類人才,2024年被衡陽市認定為國家級領軍人才。長期從事科技哲學、問題哲學、邏輯學、科技安全管理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國内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90餘篇。主編《LDY科學哲學叢書》和《協調論科學哲學論叢》。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代表作曾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優秀成果獎,江蘇省第十屆、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福建省第十二屆、第十三屆、第十四屆、第十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代表性項目:
[1]2018.07-2023.11.問題哲學理論前沿與理論創新研究.編号18ZDA026.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主持.結項.
[2]2017.07-2022.03.科學哲學視域中的問題域研究. 編号17BZX026.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主持.結項.
[3]2005.07-2007.02.科學的内在指标研究.編号05BZX02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主持.結項.
[4]2011.07-2016.10.科學問題的評價指标研究.編号11BZX03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主持.結項.
主要成就:
在科技進步、社會進步和科學思維方面作出重要的原創性研究,開拓了問題哲學研究的新領域。“倡導解題主義科學哲學,把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結合,形成計算主義的科學邏輯思想。”(潘天群語)提出協調論的科技進步理論,開辟了協調主義科學哲學的新的研究方向,為科技創新和安全管理奠定了新的理論基礎。“提供了關于科學合理性的一家之言,提供了中國特色的科學哲學的一個樣闆。”(陶德麟語)“我們期待他在學術上能繼續保持多産。他在科學哲學領域的工作,以及其學生和合作者的相關研究,正以十分令人鼓舞的方式拓展着中國物理科學的哲學研究。”(Laurence Sklar語)“在國内學界,對勞丹研究的深度是獨一無二的;邏輯與科學哲學結合的視角也是獨一無二的。”(桂起權語)以理論問題為契入點,推動理論導向的科學哲學轉向問題導向的科學哲學;以實踐問題為契入點,對重大問題及其解題策略進行哲學分析,提出問題導向的社會進步模式,為基于安全的問題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深入研究了科學的邏輯基礎,克服德國邏輯學家希爾伯特和阿克曼提出的聯合演算判定标準中的一個深層缺陷,提出更嚴謹的範式判定标準和結構分析方法。“發現了德國數學家和邏輯學家希爾伯特聯合演算的一個嚴重的、不易被人注意的缺陷,通過構建新的聯合演算理論嚴格證明了豪伯猜想。”(張建軍語)将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結合,發明真值圖方法,為判定複合命題的有效性提供了更為簡便的工具。深入研究了科學思維的邏輯特征,從日常思維的便利性入手,發明了一種基于概念替換的新的演繹三段論。“替換邏輯是一種更接近人類思維實際的推理形式,對當前人工智能的設計将有所啟發和幫助。”(湯濤語)
代表作:
[1]社會進步的“問題”研究——對重大問題及其解題策略的哲學分析.哲學研究,2020(2):12-20. (CSSCI收錄)
[2]論“問題導向”的科學哲學.哲學研究,2017(3):118-126.(CSSCI收錄)
[3]科學問題的解答及其比較評價.哲學動态,2014(8):98-103.(CSSCI收錄)
[4]評斯克拉對幾何約定論的深度解讀.哲學動态,2015(11):89-96.(CSSCI收錄)
[5]從構元到協調:概念變化的深層合理性.哲學動态,2023(8):102-110.(CSSCI收錄)
[6]論勞丹的特設性理論觀.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1):12-16.(CSSCI收錄)
[7]合理性的問題與出路.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3):35-39.(CSSCI收錄)
[8]論理論創新的經驗确定性指标.自然辯證法研究,2005(8):38-40.(CSSCI收錄)
[9]合理性究竟是什麼?自然辯證法通訊,2000(4):11-12.(CSSCI收錄)
[10]理論比較評價中的概念問題.自然辯證法通訊,2002(6):14-20.(CSSCI收錄)
[11]概念問題”的問題.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3(4):27-30.(CSSCI收錄)
[12]論科學理論的經驗過硬性指标.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6(1):57-59.(CSSCI收錄)
[13]直覺主義元方法論的危機——加伯與勞丹之争述評.科學技術與辯法,2002(4):13-20.期(CSSCI收錄)
[14]情境、探究與問題 ——杜威實用主義問題方法論初探[J].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23,40(05):64-68.(CSSCI收錄)
[15]合理性與“社會學轉向”——強綱領的科學性問題.江蘇社會科學,2004(1):104-107.(CSSCI收錄)
[16]科學理論的評價問題——兼評勞丹的理論評價觀.南京社會科學,2004,04(4):10-10.(CSSCI收錄)
[17]穆勒方法的現代重構.武漢大學學報,1999(4):67-70.(CSSCI收錄)
[18]現行聯合演算的判定标準不可靠的理由.武漢大學學報,2004(3):333-337.(CSSCI收錄)
[19]科學理論如何合理進化?東南大學學報,1999(3):23-25.(CSSCI收錄)
[20]對勞丹經驗問題的批評性關注.東南大學學報,2001(2):24-27.(CSSCI收錄)
[21]網狀模型:進步抑或退卻?東南大學學報,2003(4):22-25.(CSSCI收錄)
[22]科學的經驗簡潔性.東南大學學報,2009(3):20-24.(CSSCI收錄)
[23]論科學的概念統一性.東南大學學報,2012(2):11-17.(CSSCI收錄)
[24]論理論創新的經驗新奇性指标.安徽大學學報,2005(6):143-146.(CSSCI收錄)
[25]傳統邏輯研究要有創新思想.光明日報(理論版),2003年4月8日.
[26]Substitution Logic: An Extension of Syllogism. Philosophical Forum,2019,50(2):191-223. (A&HCI收錄)
[27]The Normal-Form Decision Method in the Combined Calculus.Axiomathes.Volumes 25, Issues 2018, 25(76): 1–29. (A&HCI收錄)
[28]Aristotle's Formal System of Modal Logic and its Modal Paradoxes.Philosophical Forum.2016,47(1):5-15. (A&HCI收錄)
[29]Traditional Inference and Its Versions in the Combined Calculus.The Philosophical Forum. 2015,46(2):155-174. (A&HCI收錄)
[30]The essential and the derivative moods of Aristotelian syllogism.Cogent Arts and Humanities.2017,4(1):1-11.(ESCI收錄)
[31]Truth-graph Method: A Handy Method Different from that of Lesniewsk’s.Studies in Logic, Grammar and Rhetoric.2015,42(1):79–111.(Scopus收錄)
[32]進步、合理性與真理.人民出版社.2003.
[33]論聯合演算.科學出版社.2013,2020.
[34]沖突與協調——科學合理性新論.商務印書館.2006,2008.
[35]沖突與協調——科學合理性新論(修訂版).科學出版社.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