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碩)
3.1學科簡介
2003网站太阳集团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主要承擔礦産普查與勘探、環境地質與工程地質、勘查地球物理領域的科學技術研究和高級人才培養任務。本學科源于1959年原衡陽礦冶工程學院的放射性地質專業,2002年原核工業第六研究所并入2003网站太阳集团,其相關地質科研人員及科研平台也随之并入本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建立60多年來,形成了放射性礦床成礦理論與勘探、放射性地質環境評價與修複以及放射性廢物地質處置等為特色的優勢研究方向。近年來共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6項,國防及省部級科研項目40餘項,出版教材及專著10部,發表論文4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100餘篇。獲得湖南省自然科學獎等省部級獎勵5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0餘項。學科現有研究人員32人,其中教授(研究員)8人、副教授10人、中級職稱14人;具有博士學位者28人。現有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1名、博士生導師5名和碩士生導師20名;擁有省青年骨幹教師2名、留學歸國人員10人。本學科擁有“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稀有金屬礦産開發與廢物地質處置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及湖南省研究生創新實習基地。
3.2研究方向
(1)礦産普查與勘探:主要研究礦産(如鈾礦)形成的地質背景、成礦條件、礦床地質特征、成礦作用機制,探索礦産的空間分布規律和時間演化規律,建立成礦模式;研究科學有效的礦産預測、勘查和評價的理論與方法技術,建立有效的找礦勘查模型。
(2)地質工程與地質環境:主要研究環境地質與工程地質等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包括礦山開采、工程施工的地質條件評價、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庫場址篩選與評價、自然和人為引起的環境地質問題評價等。
(3)勘查地球物理:主要研究重力、磁法、電法、地震、放射性等地球物理勘探理論、方法和技術,以及将現代傳感技術、計算機與電子技術和現代數值分析與信号處理技術應用于地質資源勘探、工程勘查與環境監測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