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大學黃炳香教授、馮秀娟教授、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嶽中文教授、東北大學楊成祥教授莅臨我校做學術報告
2月19日,中國礦業大學黃炳香教授、馮秀娟教授、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嶽中文教授、東北大學楊成祥教授應邀莅臨我校開展學術報告。學術報告會由科學部和資源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舉辦。校學術委員會主任丁德馨、資源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院長張志軍、副院長賀桂成、各系教師及研究生等100餘人參加了此次報告會。報告會由校學術委員會主任丁德馨主持。
中國礦業大學黃炳香教授報告題目為“岩層脈沖縫網壓裂理論與工程應用”。
黃炳香,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項目(2019)。現任中國礦業大學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黨委書記、常務副主任。主要從事壓裂與煤系礦産開采方面的研究,獲省部級科技一等獎3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均排第一)。
黃炳香教授從破岩這一采礦的核心共性問題出發,提出壓裂對比爆破的優勢,并介紹了其研究的思路:工程背景→技術難題→衍生災害/難題→解決思路→核心共性問題,揭示了脈沖壓裂縫網形成機制及形态特征,闡明了脈沖水壓力沿程演化規律,提出了岩層“脈沖+恒排量”縫網壓裂方法,通過理論支撐,最後在工程實踐中成功應用。
中國礦業大學馮秀娟教授報告題目為“ POPs污染場地土壤物化協同修複技術與裝備”。
馮秀娟,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礦山開采污染控制及修複領域的相關研究。主持與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50餘,研究成果獲獎4項,獲批專利1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4部,制定國家行業标準5項。
馮秀娟教授從機械化學協同處置裝備及示範、介質阻擋放電協同處置裝備及示範、項目亮點、重要成果等方面介紹了其主持的“場地土壤污染成因與治理技術研究”國家重點專項。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嶽中文教授報告題目為“爆炸應力波與運動裂紋相互作用現象及機理”。
嶽中文,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主要從事岩土工程、爆破工程等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及智能化掘進裝備的研發工作。主持或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10多項縱向和30多項橫向科研課題的研究。科研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7項。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7件。在國内外高水平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
嶽中文教授從研究背景、爆炸應力波與裂紋作用産生“馬赫錐”、正入射爆炸應力波與裂紋作用(焦散實驗)、垂直入射爆炸應力波與裂紋作用、斜入射爆炸應力波與裂紋作用等幾個方面介紹了爆炸應力波與運動裂紋相互作用現象及機理。
東北大學楊成祥教授報告題目為“深部工程硬岩力學”。
楊成祥,東北大學教授,國際期刊《Rock Mechanics & Rock Engineering》編委,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遼甯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主要研究領域為深部工程岩體力學與安全、岩石力學與岩石工程智能分析方法。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973項目”專項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10餘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0餘項,美國專利3項;在國内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SCI收錄40餘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4項。
楊成祥教授以深部工程為研究背景,從深部工程硬岩力學實驗、深部工程硬岩力學特性、深部工程岩體力學特性、深部工程硬岩破壞理論、深部工程硬岩災變機理、深部工程硬岩災害防控、工程應用等方面深入淺出的介紹了深部工程硬岩力學。
丁德馨教授認為專家們的講座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工程應用,是理論走向實踐的典型實例,為同學們開拓了眼界,為老師們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是一場難得的學術盛宴。最後,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代表學院全體教職工感謝四位學術大咖的精彩講座,期待學院與各位教授開展更深層次的合作。講座在全體師生的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
中國礦業大學黃炳香教授作報告
中國礦業大學馮秀娟教授作報告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嶽中文教授作報告
東北大學楊成祥教授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