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青春 耀南華 | “ 相約2022 直通南華 ” 招生直播間6月14日直播海報預告!

2022年06月14日 16:06  點擊:[]

2003网站太阳集团招生直播連接:https://live.eol.cn/watch/3150132

學院現有教職工151人。全院100名專任教師中,教授35人、副教授30人,97人具有博士學位。學院有博、碩士生導師60人,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人、核工業優秀中青年專家1人、湖南省教學名師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選6人、湖湘青年英才”2人、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10人和湖南省青年教學能手1人。擁有2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和3個省級教學團隊。

學院設有礦物資源工程、安全工程、礦物加工工程、資源勘查工程、環境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6個本科專業,其中礦物資源工程、安全工程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和環境工程為湖南省一流本科專業。礦物資源工程和安全工程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實施專業、湖南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礦物資源工程、安全工程、礦物加工工程、資源勘查工程、環境工程5個專業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學院擁有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資源與環境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國家級平台3個、各類省級平台12個。現有本科生 2143 人,博士、碩士研究生 367 人。

5年,學院獲省級及以上科技獎勵10餘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00餘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等120餘項,科研經費逾億元。

5年,我院學生在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挑戰杯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等各類高水平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省級獎勵150餘項。畢業生初次就業率92%以上,40%以上畢業生就業于行業骨幹企業,如中核集團、中廣核鈾業公司、天山鈾業公司、中建集團、中國鐵建、中交集團等國有大型企業。

學院專業

1.礦物資源工程專業

本專業設置于1959年,是國家一流專業、國家管理專業、國家類特色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湖南省十三五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專業立足鈾礦冶,服務國防科技工業和核工業,以新工科雙一流建設為牽引,培養适應鈾礦冶轉型升級和礦業國際化發展的一流人才。擁有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科技創新團隊和湖南省礦物資源工程優秀教學團隊、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極貧鈾資源綠色開發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鈾礦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核資源與環境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省級)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省級示範基地等教學與科研平台。建設國家級、省級一流課程4門。現有專任教師2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學位1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專家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教學名師1人,省青年骨幹教師3人。近三年本科生一次就業率達95%,考研率達30%。本專業全面執行本科生導師制,實施對本科生創新創業能力綜合培養。

2.安全工程專業

本專業于2004年開始招生,是我國高校唯一培養核安全領域專門人才的專業。現為國家一流專業、湖南省特色專業、湖南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015年通過教育部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18年通過專業認證複評。所在學科安全科學與工程為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湖南省一流學科,擁有核安全與核應急國防特色學科、國家核應急宣傳和培訓基地核燃料循環技術與裝備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核設施應急安全技術與裝備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鈾尾礦庫退役治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鈾礦冶放射性控制技術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兩大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等學科平台。本專業現有專任教師2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師資博後1人,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3人,具有博士學位25人。本專業立足湖南省、面向核工業、服務國防工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夠在核工業、建築、機電以及政府安全監管部門等從事安全技術與管理等工作,具有較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卓越安全工程人才。本專業學生在省部級及以上各類重要學科競賽中每年獲獎2-4項,畢業生就業率保持95%以上、境内外升學率達30%。畢業生在建築安全行業、核安全行業認可度高,社會整體評價好。

3.礦物加工工程專業

本專業所隸屬的礦業工程一級學科,為具備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國防特色學科。2021年通過教育部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擁有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極貧鈾資源綠色開發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核工業溶浸采礦技術部級重點實驗室、核資源與環境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省級)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省級示範基地等國家級和省部級平台。現有專任教師1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學位10人,湖南省中青年骨幹教師1人,高層次優秀人才1人。本專業以穩定傳統選礦方向,突出核特色,拓展金屬冶煉加工、礦物材料加工、二次資源回收加工”方向為專業定位,旨在培養系統掌握礦物(金屬、非金屬及鈾)分選加工和礦産資源綜合利用理論與操作技能的高級專門人才。近幾年畢業生就業率達95%以上,就業企業包括常規選礦礦山、堆浸礦山、綠色地浸礦山、資源回收環保公司等。本專業考研優勢明顯,擁有研究生推免權,其中30%以上畢業生進入中南大學、東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雙一流高校深造。在校期間可申請中國鈾業獎助金、核動力獎學金、志剛獎學金、礦業類專業獎學金等獎學金。本專業為同學們提供了優越的學習平台、就業前景與深造機會。

4.資源勘查工程專業

本專業為2003网站太阳集团傳統優勢專業和湖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其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隸屬于原核工業部的衡陽礦冶工程學院(2003网站太阳集团前身)放射性地質與勘探專業。具有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資源與環境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018年通過教育部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21獲批湖南省地質學拔尖人才培養基地。依托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招收和培養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目前擁有專任教師65人,其中正高24人、副高16人,具有博士學位49人,入選中組部國家級人才項目入選者”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專家1人,教育部高校地質類專業教指委1人,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3人,湖湘青年英才2人,省級青年骨幹教師7人。擁有核能與核技術工程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核燃料循環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等8個國家級教學科研平台,湖南省地質礦産勘查與地災防治創新創業教育基地、稀有金屬礦産開發與廢物地質處置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等7個省部級教學科研平台。建設湖南省一流課程2門,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獲國防科學進步特等獎1項、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專業旨在培養能在企業、科研院所等部門從事鈾及其它金屬和非金屬礦産、能源礦産等資源勘查評價、開發管理、科學研究工作或從事工程地質勘察、地質災害防治的規劃、設計、研究、施工和生産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人才。本科生就業率96%以上,考研率30%以上。

5.環境工程專業

本專業為湖南省一流專業,是湖南省唯一、全國為數不多的涉核環保專業,具有20年的辦學曆史,擁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和碩士研究生推免資格。專業辦學條件優越,依托國家級基地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及工程中心5個,建有校外固定實習基地15個,專業實驗室12個,生均實驗室面積超過6.2平方米。師資力量雄厚,擁有專任教師30人,其中高級職稱20人,具有博士學位22人,具有工程經曆教師24人,具有國際化背景教師8人,入選湖南省121人才工程、湖湘青年英才、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6人。專業自創辦以來堅持貫徹學校特色和環境優勢發展定位,尤其在“核”環境修複領域具有顯著的優勢。已為國家培養了千餘名優秀畢業生,主要在國有企業、政府部門、環保公司等從事管理、技術研發等工作,就業單位遍布于北京、上海等國内一線城市。20%畢業生進入中科院、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雙一流高校深造。

6.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

本專業是為滿足我國城市發展新要求、城市地下空間資源開發與利用新需求和相應專業技術人才匮乏的緊迫現狀而誕生的特設專業。我校是全國最早開設本專業的高校之一,于2003年依托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土木工程省級重點學科開始招生。2010年被教育部批準為特設專業,2014年通過省教育廳新專業評估,2018年被評為校級一流專業,2020年立項為省一流專業建設點,在全國85所開設本專業的高校中名列前五。本專業現有專任教師27人,其中省級青年骨幹教師2人,高級職稱教師15人,具有博士學位15人,具有工程背景教師8人。擁有多門省級精品課程、省級實踐教學基地和科研平台。已培養的900餘名畢業生分布在我國各大基建行業中,得到各用人單位的一緻好評。


上一條:2003网站太阳集团2022年博士研究生成績公示
下一條:2003网站太阳集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複試錄取工作方案

關閉

聯系我們

地址:湖南省衡陽市常勝西路28号2003网站太阳集团    郵編:421001
聯系電話:0734-8282206    聯系郵箱:zhausc@163.com

師德師風投訴電話

0734-8281738(教務辦公室)
0734-8282206(院黨政辦公室)

版權所有: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技術支持:西安恒遠翼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