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到10日,我院創協主席陳逸凡團隊完成的《一種新型核電鉛冷快堆安全系統》項目(指導教師:章求才、劉永)榮獲全國一等獎!
團隊負責人為我院創協主席陳逸凡,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優秀營員的羅溫偉與17級城工專業的張利強俱為該項目參與者。
節能減排大賽是“教育司辦公室主抓的全國大學生學科競賽,教育部确定的全國十大大學生學科競賽之一,全國高校影響力最大的大學生科創競賽之一 。”該競賽充分體現了“節能減排、綠色能源”的主題,緊密圍繞國家能源與環境政策。該項目緻力核反應堆安全研究,既面向能源又面向未來。
廣泛涉獵課外知識,開闊視野,發現問題,勤可緻能。“研究生教學不是簡單的上課考試,而是要培養一個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好理論知識并用于實踐,我覺得這對于大學生來說應該是一個本能,主要難在發掘問題,這個得靠個人的勤奮了。”陳逸凡表示。
運用專業知識思考并解決問題,這是擔當。“大部分人還是會談核色變,其最大的問題就是放射性物質洩露問題。在面對突發事故工況下,如何讓保證反應堆安全停堆,加快堆内餘熱的釋放是保障反應堆運行安全的根本所在。”羅溫偉說道。
項目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砥砺前行才是根本。據悉,該項目自去年3月啟動以來,截至今年6月,曆時一年多。期間緊鑼密鼓地開展了方案設計、專利申請、模型制作、建模、動畫,以及後續的海報,物流等等繁瑣的準備工作。制作模型時材料不好找、尺寸不合适、3D打印定制等等耗費大量時間精力。由于比賽在暑假進行,團隊許多推免成員隻能利用參加高校夏令營之餘的時間準備,分秒必争。
精誠團結,項目才能告别“紙上談兵” 。項目的順利完成,需要學科交叉融合,更需要團結協作共融一體。每一個項目的靈感可能來自一次參加和觀摩省級、國家級各類學科競賽的答辯與展覽。也可能來自書本上的某一知識點。總而言之,“不要大而空的創想,要有嚴謹實用的創造。”也非常感謝學院科創協會給了我這樣一個舞台,讓我和小夥伴們有一個能施展的平台,很感謝劉永、章求才兩位導師的悉心指導與培養,李照書記和廖大琪老師這麼多年的關心和支持,還有李熙琪老師和餘修武老師在本科四年間無微不至的關懷,因為有了他們,我在科創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遠。陳逸凡表示。
當你一覽衆山小,不負衆望,終覺蕩氣回腸。談及獲獎感受時,兩者隻覺一覽衆山小,一路付出都不覺艱辛,更多的是感恩。于他們而言,這将成為新的起點,科研路還很長!沒有上限的人生才是最精彩的,時刻擁有顆“不滿足”的上進心才能助我們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