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拓寬學院研究生生源渠道,改善生源結構,提高生源質量,高質量完成2019年招生計劃,根據2003网站太阳集团研究生招生宣傳工作方案相關要求,結合學院實際情況,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學院簡介
核資源工程學院前身為1959年成立的衡陽礦冶工程學院放射性采礦工程系,為核工業建設培養鈾礦開采的地質、采礦、選冶人才。2002年原核工業第六研究所并入2003网站太阳集团,其溶浸采礦研究室、常規采礦研究室、核工業溶浸采礦技術重點實驗室并入學院。是目前國内唯一擁有核資源開發完整人才培養體系的學院。目前在校學生1004人,其中本科生910人,研究生94人。
學院設有礦物資源工程、礦物加工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4個本科專業。礦物資源工程專業為國家一類特色專業、湖南省重點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實施專業、湖南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和湖南省重點專業。設有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碩士授權點和礦業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以及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
學院現有教職工66人,其中教授及相應職稱11人,副教授及相應職稱19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20人。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核工業優秀中青年專家1人,湖南省學科帶頭1人、湖南省教學名師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選2人,“湖湘青年英才”1人,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7人,湖南省青年教學能手1人。擁有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科技創新團隊、礦物資源工程湖南省教學團隊。聘任兼職教授3人。
學院的礦業工程學科為湖南省重點學科,核燃料循環學科(鈾礦開采方向)為國防特色學科。擁有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極貧鈾資源綠色開發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鈾礦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核工業溶浸采礦技術部級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礦業工程學科是我國溶浸采鈾技術的發源地,研究了一批原創性溶浸采鈾技術,建設了十餘座溶浸采鈾礦山,曾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近5年,學院獲湖南省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湖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湖南省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20餘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國防基礎研究重點項目、核能開發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50餘項,科研經費4000餘萬元。
學院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學院的中心工作,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近5年來,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挑戰杯”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全國周源培力學競賽及各專業全國模型設計競賽等各類高水平競賽中獲得省級及以上獎勵40多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9項,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近5年研究生獲湖南省優秀博士論文1篇,湖南省優秀碩士論文3篇。
二、學位點介紹
(一)礦業工程(081900/085218)
2003网站太阳集团礦業工程學科主要承擔鈾礦開采和鈾水冶領域的科學技術研究和高級人才培養任務。本學科創建于1959年,由原衡陽礦冶工程學院的放射性采礦工程專業、選礦專業、冶金專業組建而成。2002年,創建于1962年的原核工業第六研究所(我國鈾礦開采和核輻射防護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的重要基地)并入2003网站太阳集团,其中溶浸采礦研究室、常規采礦研究室、核工業溶浸采礦技術重點實驗室并入本學科。
2003网站太阳集团礦業工程學科是國家國防特色學科、湖南省重點學科,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擁有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極貧鈾資源綠色開發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鈾礦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核工業溶浸采礦技術部級重點實驗室及中核集團鈾礦冶生物技術重點學科實驗室等科研平台,建有礦業工程湖南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擁有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科技創新團隊。
礦業工程學科建立近60年來,主要圍繞鈾礦開采和鈾礦水冶領域開展科技攻關,在原地浸出采鈾、原地爆破浸出采鈾、堆浸采鈾、鈾礦井通風與輻射防護、鈾礦冶環境保護與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多項重大突破,先後榮獲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勵40餘項,負責制定了4個核工業國家标準。科研成果獲得了廣泛應用,在國内外建成了多座原地浸出采鈾礦山和堆浸提鈾礦山,産生了較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和較大的國際影響。
(二)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081800)
2003网站太阳集团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主要開展礦産普查與勘探、地質工程與地質環境和勘查地球物理等三個研究方向。主要特色為:1)應用分形、混沌、自組織等非線性科學理論與方法,開展鈾礦床成礦特征與成礦規律研究。基于多種地質過程和地質因素的非線性耦合與反饋作用,研究鈾礦床的成礦動力學模型和數值模拟方法;2)應用岩土力學、流體力學開展鈾礦冶地域工程穩定性研究。應用地球化學、放射化學和輻射防護等理論,研究鈾礦冶地域放射性核素污染與環境修複;3)應用小波理論、分形理論等,針對γ能譜、土壤氡、磁法、電法等多種物探數據,開展數據融合和弱示礦信息提取技術研究。主要優勢表現在:1)在成礦動力學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出版了《構造成礦作用非線性動力學》、《地球化學和成礦體系自組織》等專著,獲得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2)在深埋岩體卸荷變形破壞方面獲得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揭示了表生介質中放射性核素釋放、遷移與富集機理,建立了鈾礦冶地域地表水環境質量微體生物監測與評價方法;3)基于小波多尺度分析、多重分形方法建立了多元物探數據融合和弱示礦信息提取方法。
三、碩士招生導師
(一)礦業工程(081900/085218)
(1)丁德馨(學術學位/專業學位導師)
博士,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新僑成功創業人士,中國核工業總公司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湖南省教學名師,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核地礦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核能行業協會鈾資源專家。國防科工委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學術帶頭人,極貧鈾資源綠色開發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2003网站太阳集团礦業工程湖南省重點學科帶頭人,湖南省鈾礦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帶頭人,2003网站太阳集团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及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科帶頭人。先後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1990.9-1992.5)和英國諾丁漢大學(1996.10-1997.9)做訪問研究。主要從事鈾礦山岩土工程災害防治、鈾礦開采、溶浸采鈾及相關環境問題的研究。先後主持過國防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省部級及企業委托研究項目50餘項。獲國家國防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1項、湖南省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湖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在國内外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80餘篇被SCI和EI收錄,獲國家發明專利14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出版專著1部,主審著作2部。電子郵箱:dingdxzzz@163.com
(2)李廣悅(學術學位/專業學位導師)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副主任,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科技創新團隊核心成員。先後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防基礎研究重點項目、核能開發項目、國防科技創新團隊項目、國防預研項目、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20餘項。出版專著1部,參編教材2部,發表論文40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12項,獲湖南省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電子郵箱:lgy673@163.com
(3)楊仕教(學術學位/專業學位導師)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充填采礦與固廢處置、新型膠凝材料及其環境特性、礦山系統工程領域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先後主持和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及企業委托項目10餘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在國内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80餘篇,其中,23篇論文被EI、ISTP收錄,先後出版了《原地破碎浸鈾理論與實踐》、《現代鈾礦床開采科學技術》等專著及教材5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項。電子郵箱:cute1088@sina.com
(4)王清良(學術學位/專業學位導師)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主要研究方向:鈾及其它有色金屬的溶浸采礦、生物廢水治理及生物采礦、廢水處理。主持和參加各類研究課題和設計項目等70餘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部級項目3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湖南省科技廳重點項目1項和湖南省教育廳項目1項,主持完成橫向項目50餘項;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湖南省技術發明獎三等獎1項,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主持編寫國防科工委“十一五”規劃教材1部,參與編著教材及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SCI、EI收錄10餘篇。獲得國家發明授權專利4項,實用新型授權專利2項。電子郵箱:NHWQL@sina.com
(5)張志軍(學術學位/專業學位導師)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鈾礦山岩土工程災害預測與控制”校級創新團隊帶頭人,礦山岩土工程災害預測與控制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學位論文通訊評議專家”,湖南省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主要學術骨幹。主要從事礦山岩土工程災害預測與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先後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重點科研基金、教育部高校博士點學科專項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各級各類科研課題10餘項。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湖南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和湖南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1項。發表科研論文50餘篇,SCI/EI/ISTP收錄19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項。曾獲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和國防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電子郵箱:zzj181@163.com
(6)陶幹強(學術學位/專業學位導師)
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1995年于東北大學獲采礦工程專業學士學位,主要從事鈾礦山岩土工程災害防治、采礦工藝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18篇被SCI、EI收錄。電子郵箱:nhutgq@126.com
(7)賀桂成(學術學位/專業學位導師)
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湖南省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學位論文通訊評議專家”,衡陽市礦山應急救援專家,高級注冊爆破工程師,德國弗萊貝格工業大學訪問學者(2017.6~2018.6)。主要從事礦山岩土工程災害預測與控制、邊坡穩定性分析和數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先後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環境保護部項目、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科技廳項目和湖南省教育廳項目及企業委托研究項目等10多項。發表科研論文4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錄20多篇。電子郵箱:hegc9210@163.com
(8)曾晟(學術學位/專業學位導師)
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礦山岩土工程災害理論與技術和溶浸采鈾理論與工藝技術的研究工作。主持與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主持與參與其他省級廳級項目6項,發表科研論文40篇,其中SCI/EI/ISTP收錄18篇,參與出版專著2部,參編教材1部,獲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獲得中國建築學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電子信箱:zeng0808@126.com
(9)胡凱光(學術學位/專業學位導師)
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溶浸采鈾、生物技術在鈾礦中的應用研究。主持各類項目十多項,參加三十多項,發表論文40篇。主持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主編國防科工委十一五規劃教材一本,主編工業與信息化部十二五規劃教材一本,主持獲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電子郵箱:hukaiguang2008@163.com
(10)王永東(學術學位/專業學位導師)
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國防科工委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科技創新團隊、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骨幹成員。主要從事溶浸采鈾及相關環境問題的研究。先後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湖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資助項目和湖南省教育廳項目。獲湖南省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和湖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在國内外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參編教材2部。
(11)胡南(學術學位/專業學位導師)
博士,高級實驗師,碩士生導師,2017年度湖湘青年英才,2003网站太阳集团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高級實驗師,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科技創新團隊核心成員,極貧鈾資源綠色開發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低品位鈾表土、鈾尾砂、鈾尾渣、鈾廢石和放射性污染土壤鈾植物提取技術方向帶頭人。主持和參與國家、國防課題20餘項,第一作者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SCI收錄13篇,第一發明人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第三完成人獲得湖南省技術發明獎1項。電子郵箱:hn12352000@163.com
(12)史文革(專業學位導師)
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溶浸采礦、鈾水冶工藝與設備、含鈾廢水處理及礦物分選加工研究工作。主持或參加省部級課題十餘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持或參加橫向合作項目十餘項。參編國防科工委“十一五”規劃教材2部。獲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獲湖南省技術發明三等獎1項,發表論文三十餘篇。
(13)胡鄂明(專業學位導師)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礦物加工、溶浸采鈾、廢水處理、微生物濕法冶金等。主持各類項目近10項,參與完成國家自然基金項目4項、國防科工委核能開發項目6項、橫向項目近30項。第一作者發表科研論文6篇,參與發表科研論文50餘篇;其中EI收錄5篇。參與出版著作3部;參編教材3部。參與獲核工業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湖南省技術發明獎三等獎1項。主持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項;參與獲得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
(二)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081800)
(1)譚凱旋(學術學位)
博士,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入選湖南省首批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人選。1984年7月畢業于湘潭礦業學院地質系地質專業,分配至四川省地質礦産局川西北地質大隊工作。1991年7月獲中國科學院長沙大地構造研究所構造地質專業碩士學位,1994年12月獲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地球化學專業博士學位。1998年5月-1998年8月赴德國馬普學會核物理研究所訪問,1999年5月-2000年5月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化學系訪問,2002年4月來到2003网站太阳集团工作,2006年11月赴烏克蘭國立礦業大學訪問交流,2007年12月-2008年1月赴挪威奧斯陸大學地球科學系訪問研究。主要從事地球化學與成礦動力學、鈾礦采冶、複雜性科學、核技術應用、環境科學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目前兼任國際礦床成因協會成礦大地構造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地質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湖南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常務理事、《2003网站太阳集团學報•自然科學版》副主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釋光與電子自旋共振測定年代專業委員會委員、衡陽市職業安全健康協會副理事長。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國防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0餘項,獲得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獲得湖南省教學成果獎3項。出版著作8本,發表論文250餘篇,SCI、EI收錄70餘篇。培養畢業博士生7人,碩士生45人,出站博士後1人;在讀博士生5人,碩士生4人。主要研究興趣:(1)礦床地球化學和成礦動力學;(2)地下水反應-輸運模拟;(3)非線性科學及其在地質和地球化學中的應用;(4)礦山環境治理與修複;(5)核技術及在地學等領域的應用。電子郵箱: nhtkx@126.com
(2)唐振平(學術學位)
博士,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學科方向帶頭人,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校長。長期從事放射性勘探與污染控制、礦山環境保護與資源化技術的教學、科研與管理工作。近五年來,主持(第二負責人)湖南省軍民融合項目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防基礎課題1項,參加湖南省科技廳社會發展重點項目1項,湖南省創新平台項目1項,主持教育廳課題2項;在國内外重要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20餘篇,其中EI收錄2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研究興趣:礦冶環境監測、評價及治理;微體生物與環境污染;鈾資源勘探與評價。電子郵箱:120007233200@usc.edu.cn
(3)王駒(學術學位)
博士,研究員級高工,碩士生導師,2003网站太阳集团兼職教授,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副院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核高放廢物地質處置評價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國防科工委“511人才工程”和中核集團公司“111工程”學術技術帶頭人。在日本動力爐核燃料事業團東海事業所(1998.1-1998.7)做訪問研究。研究興趣:核安全、防護和環境(放射性廢物地質處置、地質)。電子郵箱: wangju9818@163.com
(4)馮志剛(學術學位)
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目前主要從事環境地球化學以及鈾礦山環境污染評價與修複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湖南省教育廳優秀青年基金項目1項、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以及國防科研項目10餘項。發表科研論文40餘篇,其中SCI收錄5篇、EI收錄5篇。2014年評為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批“蒸湘學者”特聘教授。研究興趣:放射性核素環境行為及環境保護、鈾礦地質、風化作用地球化學。電子郵箱:feng_zg@sina.com
(5)謝焱石(學術學位)
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非線性成礦作用動力學及非線性地質冶金學動力學。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和東華理工大學放射性地質與勘探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各1項,參與國防基礎科研計劃項目湖南省軍民融合項目各1項,發表科研論文30餘篇,其中被三大檢索系統收錄10餘篇。獲得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排名第二)和三等獎1項(排名第三)。研究興趣:非線性成礦作用動力學、定量岩礦石結構分析和鈾礦地質冶金學等。電子郵箱:xie_yanshi@qq.com
(6)陳亮(學術學位)
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礦山環境監測、評價及治理、資源開發與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東華理工大學放射性地質與勘探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各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參加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發表科研論文10餘篇,其中被三大檢索系統收錄5篇。研究興趣:礦冶環境監測、評價及治理;微體生物與環境污染;鈾資源勘探與評價。電子郵箱:hnyyhr001@163.com
(7)段先哲(學術學位)
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礦床地球化學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各1項。以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身份發表國際SCI論文3篇,它們為《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American Mineralogist》與《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研究興趣:礦床地球化學。電子郵箱:81351748@qq.com
四、考試科目及大綱
學科專業 |
研究方向 |
初試科目 |
複試科目 |
加試科目 |
081900 礦業工程 |
01常規與非常規鈾資源高效綠色開發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21岩體力學或823資源加工學 |
礦業工程綜合 |
鈾礦床地下開采 鈾礦通風與安全 |
02鈾回收技術與裝備 |
03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 |
04常規與非常規鈾資源開發工藝過程智能控制 |
085218 礦業工程 |
01常規與非常規鈾資源高效綠色開發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4英語二③302數學二④821岩體力學或823資源加工學 |
礦業工程綜合 |
鈾礦床地下開采 鈾礦通風與安全 |
02鈾回收技術與裝備 |
03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 |
04常規與非常規鈾資源開發工藝過程智能控制 |
081800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01礦産普查與勘探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普通地質學 |
①礦床學或 ②工程地質概論 |
岩石學 構造地質學 |
02地質工程與地質環境 |
03勘查地球物理 |
五、聯系方式
彭 紅:0734-8281805;13974753123
2003网站太阳集团核資源工程學院
2018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