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内容,同時,我國農村人居環境狀況仍存在不平衡現象。為此,7月20日至23日,2003网站太阳集团資環安綠色“長征路”調研團前往湖南省隆回縣小水塘村開展以“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環境治理公衆參與路徑研究”為主題的調研和環保宣傳活動,助力農村人居環境建設。

座談會上向村委了解基本情況
調研團師生到達小水塘村後,由來自2003网站太阳集团的駐村幹部王振華主持召開座談會。王書記表示希望調研團成員能夠通過實地調查,為建設美麗鄉村出謀劃策,提供農村發展新思路。座談會上,調研團成員了解到小水塘村由盤荷村、小水村、老屋村、柳橋村合并而成,西與縣城東南工業園相鄰,全村區域面積9.5平方公裡,全村轄39個村民小組,890戶,總人口3586人。在農村環境治理方面,村内有設定村規民約規定村民應“主動搞好公共衛生,加強村容村貌整治,嚴禁随地亂倒、亂堆垃圾。修房蓋屋所産生的建築垃圾應及時清理”、“村民各家各戶實行‘門前三包’,門前院内保持清潔整潔,做好垃圾分類”;村内廣播也會經常播報宣傳關于環境治理相關的倡議。

隊員在村民家中問卷調查
會後,為了深入了解小水塘村的實際情況,調研團成員分組進行入戶走訪,開展調查。本次調查采用以問卷調查為主,個人訪談為輔的形式,共收回問卷57份,其中有效問卷52份。由于村子裡的青年人大都外出打工,故此次調查範圍大都為年齡在50-70歲的留守老人,且大多數村民的文化水平相對來說不是很高,被調查人員男女比例基本相平。問卷主要從大氣污染、噪音污染、污水處理、固體廢棄物污染等方面展開調查。通過調研和對問卷的初步分析發現,村規民約的作用沒有發揮好,村民的環境衛生意識仍不強,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不足。村内在農村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還存在一些不和諧的情況,例如某些村民依舊就地焚燒垃圾、焚燒稭稈,存在多處建築垃圾直接堆放在家門口的情況,村内沒有設置垃圾分類的垃圾桶,村民對于垃圾分類幾乎沒有概念,生活污水直接就地排放,村内公共照明設施不足等現象。

隊員向村民科普垃圾分類
在村裡向村民收集意見的同時,調研團成員還準備了垃圾分類的宣傳手冊,向村民普及垃圾分類的基本知識。此外,為了提高村民愛護環境的意識,加強小朋友的環保教育,調研團成員還在村委會開展了環保走秀、垃圾分類知識科普宣講以及環保小遊戲等豐富的環保科普活動。

隊員與小朋友一起的環保時裝走秀

隊員向小朋友宣講垃圾分類
同時為了增強活動的互動性,調研團成員還邀請來小朋友當模特,與隊員們一起完成這場環保時裝走秀。之後,隊員開展“垃圾分類小課堂”,通過“垃圾分類卡片”上所示四大分類向小朋友們宣講垃圾分類。為了加強宣講的效果,調研團還準備了地毯式的環保棋盤,來檢驗小朋友們是否真正學到了垃圾分類的知識,通過互動遊戲的形式,寓教于樂,加強對小朋友們的環保教育。


隊員在檢測水質
之後,為了更好的了解小水塘村的水質情況,調研團師生前往六個不同的地方采取水樣。為了水樣的合理性和代表性,分别選取了村民經常用于灌溉的水庫的水,農田附近溝渠裡的水以及村民平時用來生活的井水等。通過對水樣的ph、溶解氧等指标的測定,對比國家指标,查找河流具體的超标物質,來檢測水樣被污染的情況。

隊員與小朋友的合照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華文明千年生息,生于流域之濱,養與厚土之上。文明和生态,沿着同一條命脈延伸于曆史的溝壑之中。當生态宜居的村莊美與興業富民的生活良性互動時,一幅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幸福畫卷徐徐展開。雖然資環安綠色長征路調研團在小水塘村的調研落下帷幕,但調研團成員将繼續以“立足大湘南,服務鄉村”為使命,為鄉村振興獻策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