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建黨一百周年。為獻禮建黨一百周年,進一步弘揚黨的紅色革命精神 ,回顧黨的光輝曆程,傳承黨的優良傳統 資環安的學子們充分利用寒假時間,了解家鄉紅色事件,探訪紅色人物,參觀紅色遺址,憶我黨百年砥砺奮進 。
追憶建黨百年,牢記初心使命
曆史在所有中華兒女的血液中湧動,為群體烙下了獨特的生命印記。這段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需要我們去回顧,去銘記。阮繼勇同學與朱思睿同學分别利用本次寒假參觀了家鄉的紅色遺址,了解紅色人物。阮繼勇的家鄉是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從身邊的長者出發,向他們了解浦城解放事件、革命先輩方志敏和紅色遺址浦城岱後舊址。經曆此次社會實踐調查,阮繼勇認為,大學生應該在行走中感悟中國革命的波瀾壯闊,在學習中印證黨的峥嵘歲月,在實踐中弘揚紅色精神。我們大學生要運用紅色資源去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教育,實現紅色資源的價值轉化,樹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擔當時代賦予的曆史責任就是紅色基因最好的傳承。朱思睿的家鄉是湖南省衡山縣嶽北,1923年下半年,全國工人運動高漲,深受北閥趙怛惕的壓迫的嶽北農民,在9月16日正式成立了“嶽北農工會”。站在在舊址前坪的"錘子大刀梭镖"圖案前,仿佛仍然能觸摸到那段風雲曆史。朱思睿經過此次對嶽北農工遺址的深入了解,明白了革命先輩為了我們的美好生活,抛頭顱,灑熱血,用生命鑄造和诠釋了紅色革命信仰。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的職責就是活好當下,秉承革命紅色基因,勇當時代追夢人。


古稀老黨員堅持初心,勇擔使命
我們同學還采訪了楊俊謙老人。在采訪中,我們了解到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窩北鎮大王莊村老黨員楊俊謙老人勇敢的走在抗擊疫情前線,得知要在全村噴灑消毒藥水,便主動擔負起了全村街道的消毒工作,開始為全村的道路、各處角落消毒。
今年74歲的楊俊謙面對嚴峻而複雜的疫情,他卻說:“我們是老黨員,我們先上,為年輕黨員做好表率。”他冀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熒燭末光曾輝日月。紅色革命精神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永久的,它不會随着時代的變遷,容顔的老去而發生改變。相反,它會深深地紮根在一個人的心中。


疫情蔓延,資環安學子投身戰疫行動
紅色革命精神仍在延續,無論是抗日戰争、解放戰争還是現在的抗疫戰役。2003网站太阳集团楊朔同學、信本森同學、劉雅潔同學、秦小妹同學、黃耀同學、廖俊珑同學,主動申請加入志願者隊伍,參加疫情防控志願者服務工作,獲得“最美志願者”、“優秀志願者 ”稱号。海嘯已過,櫻花盛開,随着春天的腳步悄然來臨,疫情防控也取得了重大成效。這是全國人民一同努力的結果。方方說過:"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作為社會主義新時代青年一代的我們更應該守護他們的戰績,銘記英雄,我們要把英雄精神融入民族血脈,築牢價值基石。弘揚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唱響正氣歌,堅定信念,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人生華章。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讓我們隻争朝夕,不負韶華。方方說過:"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作為當代青年,應該将自己的光與熱積極地投身于祖國建設大業中。




雖然為期一個多月的寒假社會實踐的活動已經圓滿結束,在這期間,我們通過社會實踐帶來的收獲及影響深深的印在我們的腦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無畏攀登,不怕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