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賽迪環保杯”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決賽在重慶大學B區科學會堂拉開帷幕。
我校僅有一項作品“流體壓力差傳感器節能環保裝置”被推薦進入全國總決賽,這項作品從全國427所高校的4138件科技創新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二等獎。我校還獲得了優秀組織獎的榮譽。獲獎團隊來自資源環境與安全工程,由餘修武、徐守龍老師指導,團隊成員有戴薇、張利強、彭斌彬、張慧玲、屈宇琛、陳轉明、魯星園。

《流體壓力差傳感器節能環保電源裝置》 榮獲全國二等獎

2003网站太阳集团榮獲優秀組織獎
參賽作品簡介
流體壓力差傳感器節能環保電源裝置,如圖1所示。利用供水管網中壓力變化産生的壓力差形成勢能,通過流體壓力差傳感器壓差感應活塞彈簧的伸縮來推動發電線圈旋轉,将勢能轉換成電能(創新點)。主要包含機電模塊、電控模塊和儲能模塊,隻需将裝置的壓差活塞腔通過管道與供水管網連通(不需串接水管中),即可感知水壓波動(如開/關水龍頭)而發電,如公共場所洗手間水龍頭使用越頻繁,水壓波動頻次就越快,單位時間獲得的水壓差勢能越多,轉化電能利用效果就越好。将電能進行儲存再利用,可長期提供穩定的電源輸出,用于生活中所需的各種用電場景,如公共場所LED照明、應急照明、手機充電、路标燈或台燈等用電設備。實現了本産品“清潔能源再生利用”和“節能環保”的設計理念。

圖1 參賽作品模型
賽後對該項目指導老師餘修武老師進行采訪:
問:這次比賽跟以往的比賽有什麼不一樣,是否遇見什麼難題?
答: 首先由于疫情的影響,對于人員流動的管控非常嚴格,學生回校比較艱難,但學校盡力保證我們的學生能夠安全回校進行賽事的準備。
其次因為不能到達比賽現場,所以隻能通過線上的方式進行參賽,相比較于線下比賽,線上的難度更為高。進行網上答辯需要準備答辯PPT以及動畫三維模型展示給評委并且要清晰明了地讓其了解大概的原理構成,這是極其艱難的。再者,還需要準備一個十分鐘的視頻用來解析作品原理設計、特色、創新點。這個點是最耗費時間的,因為需要我們的隊員不斷地錄制和剪輯。
最後參賽作品的提交,配件組裝,整體裝置都有進行改進,并且要在配件上添加2003网站太阳集团的logo,并且保證作品到現場的完美展示。
問:當時如何組成一群如此優秀的隊員?
答:這個團隊并不是新組建的,這是我從2019年就開始帶領培養的隊伍了,并且上一年也獲得過一個科創活動的一等獎。隻是像這次高規格的比賽是第一次,但對于我們這個團隊,人員結構完善、隊員也都認真刻苦,再加上我們指導老師經驗豐富、幫助隊員處理好每一個細節。隊員也沒有因此緊張,反而更有動力。在如何協調學習與比賽方面,這個在比賽的過程中已經包含了所學知識,并且進行實踐,再加上我們的隊員屬于那種學霸類型,所以學習也是不可能落下的。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由教育部主辦,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國十大大學生學科競賽之一,也是全國高校影響力最大的大學生科創競賽之一。多環節緊密銜接、透明式公正評審、多方位優中選優和針對性專項培訓的結果是校團委與2003网站太阳集团向全校師生遞交的一份滿意答卷。希望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能在更多的科技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在科技創新工作中再次邁上新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