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山川、湖泊、江河、海洋繪出一幅大美圖畫;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曆史,亭台樓榭、長城宮殿展現古國文明。在這廣袤的土地上,中華兒女繁衍生息,孕育生機與活力。曆朝曆代無不輝煌璀璨,閃耀于世間。中國若一個天生麗質的美人,讓人有着無限的愛戀,卻又“淡妝濃抹總相宜”,愈發讓人無法自拔的陷入對她的愛河之中。即使經曆了百年的屈辱,遭受了列強的鐵蹄的踐踏,中國的土地依舊堅固,中國的文明仍然存在。在百年之後,中國重新站了起來,越來越有強者的姿态。
是的,“五年計劃”、“工業化道路”等等一系列富國強國的政策、方針,使中國的經濟快速而穩定的增長:中國人民富裕起來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國的土地上高樓拔地而起,各種工廠、公司大規模,高數量的被建起來。确實,這些都是謀求發展的必不可少的環節和基礎;确實,我們也看見了顯著地成果。
然而,伴随着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環境這一世界性問題也接踵而至。衆所周知,首先,工廠生産就需要生産原料,我們需要從大自然中找尋開采這些原料:從地下尋找礦石,石油,天然氣……;從森林裡砍伐搬運木材,天然橡膠……;我們在慢慢地掏空大自然,由外而内。工廠生産勢必會産生各種各樣的“廢物”,廢氣,廢水,廢料。這些“廢物”的不及時處理以及錯誤處理方式,也對大自然造成了無法估量的破壞:廢水污染了水源,廢氣污染了空氣,廢物又污染了土壤。我們所生活的環境,無時無刻,每一個角落都在受到污染。大自然裡的一切,植物,動物甚至包括我們這些所謂的世界的“主宰者”,也深受其害。在這發展的時代裡,我們人類看似生活的越來越好,其實,不然。這一切都隻是眼前,隻是我們可以看見的。我們真的在透支未來,我們挖走了未來才可以挖走的資源,我們污染了現在不能夠污染的東西。那些,看不見的,潛在的危險,正在慢慢地顯形。哪怕隻是現在,我們也已經看見了這樣那樣,或多或少的危險。
從國内愈演愈烈的霧霾到全球性的酸雨,臭氧層空洞;從幹旱洪水年年交替到全球變暖,極地冰山融化。環境問題不隻是威脅到了我們中國,也讓世界開始頭痛。針對世界性生态環境的會議不斷召開,針對世界性生态環境問題的政策也不斷出台。我們中國在積極改善自己國家神态環境問題的同時也在為幫助解決世界性問題作出貢獻。每一次有關生态環境的會議我們國家都格外重視,每一項有關生态環境問題的政策,我們國家都結合我們的國情進行調整改善,積極響應。
最早在馬克思的《資本論》中,就有關于人、自然、社會之間矛盾的最終解答,“從一個較高級的社會經濟形态的角度來看……他們隻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利用者,并且他們必須想好家長那樣,把土地改良好後傳給後代”。故此,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給現在的我們正在進行的生态文明提供了理論支持和方向指南。
在生态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的今天,黨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設生态文明”,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明建設、社會建設相提并論,提高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十七屆五中全會上,國家進一步提出“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态水平”戰略政策;黨的十八大獨立成章的“大力推進生态文明建設”,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由此可見,我國經過深思熟慮,一次次的提出,一次次的完善,确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布局——五位一體,即,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明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态文明建設。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複為主作為基本國策;堅持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堅持把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作為基本動力;堅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為重要支撐;堅持把重點突破和整體推進作為工作方式。黨和國家為我國的生态文明建設指明了大的方向,為我們的生态文明建設提供了了理論基礎。我們更加認識到了生态環境問題的緊急性和嚴峻性,體會到了生态文明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設不隻是解決現在所出現的問題,更加是對我們的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的保證。不隻是關系到我們每一個個體,更加關系到我們國家、我們民族的發展、前進。
作為華夏兒女,炎黃子孫,中國公民,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積極地響應國家的号召,了解國家的政策,配合國家的行動,為我國的生态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首先,我們要明白進行生态文明建設不再是所謂的征服自然,戰勝自然,改造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過去的一味地經濟建設已經把我們的自然破壞的太過嚴重,所以我們首要的是要恢複自然,給自然療傷的機會。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就有提出,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複為主的方針。所以,我們首先要在思想上樹立正确的理念,這樣才可以正确的理解黨的有關生态文明建設的方針政策,繼而能夠準确地配合國家的行動,付諸行動。我們就會對我們的每一個想法有對與錯的判斷,不至于白做功夫,甚至做錯了事情。
其次,我們要将國家的樹立的理念銘記于心,并按照這一标準嚴格規範自己的行為,做有益于生态文明建設的事情,不能夠與國家的理念和政策背道而馳。我們要響應國家号召,國家制定的每一項有關于生态文明建設的政策,我們都要去結合自身的條件,竭盡所能去迎合,這關系着我們自身的利益,社會的利益,國家的利益。我們每個人都要有這樣的覺悟,每個人去努力實踐,那樣我們就能夠實現“衆人拾柴火焰高”。我們的生态文明建設就必将有所成效。我們要始終跟随黨和國家的腳步,我們要堅信,我們能夠從百年前的槍林彈雨中走出來,在百年前的硝煙戰火中取得勝利,那麼我們也一定可以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取得生态文明建設的勝利。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踐行生态文明,為生态文明建設貢獻力量呢?我們要始終明白我們同為中華兒女但是我們每個人的情況有所不同,相應的,我們要做的、能做的有相通之處也會有所不同。
在我看來,我們能夠同時出力的就是我們生活之中的那些事情。例如,節約用水用電,在我們的餐桌上能夠看見“光盤行動”的影子,出行時要盡量綠色低碳;生活中的垃圾,做到能夠分類處理,有一些污染性強的垃圾要特别注意,不論是走到哪裡,都不要随便丢棄自己的垃圾,更應該拾起我們看見的垃圾。現如今,人們的節約意識都很強,有不少人都會有自己的節約小竅門,還有的人做到分享,這樣都在或多或少的踐行節約環保。對于環保我們能做的有很多很多,他們體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們要不斷地去發現,去踐行。我們多做一點節約環保的事,我們的空氣就會多一份純淨,我們的河水就會多一份清澈,我們的土地就會多一份生機,我們的大自然就會越來越美麗。
對于有些人、有些群體,他們能做的就更多了一些。就簡單的生産來說,我将生産的生産的過程簡單分為三個環節:首先獲取原料,然後加工得到産品,最後對廢物進行處理。這三個環節我們都會面臨各種各樣技術性的問題,資源品位高低,開采技術,廢物的處理等等,這時候就會需要相關技術人員的努力,研究出更加先進的技術設備,這樣就會在很大程度上,為生态文明建設做出很大的貢獻。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減緩了資源開采壓力,降低了産品成本,對廢物進行合理的處理。這樣既節約了資源,又保護了環境。當然,我們也已經從國家的方針政策中看到國家對于技術改革這方面的大力支持。如此看來,作為國家未來的我們應該更加努力的學習科學知識,做高新技術人才,争取為國家的生态文明建設做出更多的貢獻。再者,公司工廠的産品生産必然少不了管理,那麼,這些管理人員就有責任義務加強管理,使其他工作人員能夠嚴格的按照生産流程去生産,不至于因為不符合生産規定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損失、浪費,不要一味地強調經濟效益,現如今,綠色經濟才是主流,習大大說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個公司工廠,能否做到積極響應國家綠色經濟的号召,在重視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注重生态文明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這個公司的文化建設,是造福人民,還是眼裡隻有自己;反映了這個公司的謀略眼光,是着眼未來,還是目光短淺。要始終銘記,綠色經濟、生态文明建設,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這些也隻是最簡單一些例子,而在實際的生活生産中,會有很多的不同,我們能夠做的很多很多,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去做調整,去實現為生态文明建設作出最大化的貢獻。不論是在社會中扮演什麼角色,我們都要記得我們是可以為國家的生态文明建設作出貢獻的。隻要我們時刻有生态文明意識,有自己的正确的評判标準,我們就可以做好。我們是在為自己做,更是在為所有人做;我們是在為當下做,更是在為未來做。
最後,我們在自己做好生态文明建設貢獻的同時,還要去鼓勵身邊的人,讓他們也投入到為生态文明建設做貢獻的大潮中去,俗話說:衆人拾柴火焰高。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其中,那麼我國的生态文明建設就會取得令世界都矚目的成果。我們的曆史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是我們中華兒女團結在一起所克服不了的。我們創造了許多,我們打敗了許多,我們也勢必能夠改善許多。
我們的世界很美好,山山水水都是我們的家;我們的世界很友好,花鳥蟲魚都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的世界,我們的家,我們不能忘記我們要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個世界,所以,善待我們的世界吧。用我們的雙手捧起這張曾經絕美的容顔,擦幹她的淚痕,撫平她的創傷。
我們中華民族曾經璀璨于世界之巅,我們中華民族曾經飽受踐踏、蹂躏,我民中華民族曾經艱苦卓絕,奪得勝利,所以,為了曾經的輝煌,為了曾經的屈辱,為了曾經的不易,我們有如何舍得我們的中國夢最後隻是空得一個“夢”字。作為實現“兩個百年”目标的重要的舉措,生态文明建設不可或缺,刻不容緩。就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行動起來,建設生态文明,擁抱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