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陽實習感悟

2011年11月09日 00:00 陳雨林 點擊:[]

                   真 情 期 待
一條小河,一段情緣,一座小城,一生記憶。在灌陽呆的十三天裡,讓我接觸了二十年來一直企及而未曾幸遇的洗禮。聞一縷清幽的桂花香,抱一團溫存的金秋陽光,我們在此尋覓的不僅是旅途的起點,更是人生的歸宿。
晚風漸起,疲憊的火車仍在勇猛地前進,他的鐵蹄震響了所到的每一寸地方。夜幕下,星星玩起了藏貓貓。我們呆在車廂裡,誰也按捺不住去尋索:不管你藏到哪裡,我也一定要找到你!靜谧的窗外一片朦胧,模糊了山的棱角,繪意出天地的曲線。偶爾窗外也會閃過數點星光,點綴窗外這位睡美人,同時告訴我們腳步不曾停止。
晚上十點,我們到達全州火車站。同學們雀躍而起,緊急轉移戰線,不到一刻時間,汽車就已經鳴笛出發,算是歡迎這隻優秀的隊伍吧。車載電視裡飄出鳳凰傳奇亢奮的歌聲“我從草原來,帶着你的愛”,此刻我心裡默許,我在山間行,帶着你的情。汽車讓我們更近距離靠近這位睡美人,我們将沿着她的肌膚,走進她的心房。
淩晨,灌江映入眼簾。初次的照面極富戲劇性,司機誤打誤撞帶我們在縣城轉了一圈,沿街的燈光陪伴這座熟睡的小城,引導仍在忙碌的我們。汽車在灌江南畔徐徐而行,輕推車窗,不見月亮,但餘銀輝。江面傳來山的凝重氣息,彌漫其中的不乏各色香味。雖然汽車在停車時出了一點小意外,可大家興緻不減,一夜陶醉,期待翌日暫新的開始。
                      暫 新 開 始
初到一個地方,總要先形成一絲敬畏,爾後便有依戀。第一天出野外,我們就明白了這個道理。車行十數裡,我們在一山澗溪流旁下車,開啟踏勘第一點。這是我們踏勘最西邊,出露大量的黑雲母二長花崗岩,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南嶽水濂洞實習,遍地的花崗岩訴說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這是一個暫新的點,我們不僅要學會點的記錄、描述、素描圖的繪制,還要熟悉GPS的使用,一下子接觸這麼多的知識,難免有點消化不良。大家都是肯努力的,在此後的十數天裡,大家把老師的諄諄教導細細吸收,轉化為自己的實際能力,穩穩的。
花崗岩體與圍岩有三種接觸關系:沉積接觸、斷層接觸和侵入接觸。沉積接觸是岩漿岩成岩以後,在它的表面繼續沉積成岩,接觸面上下兩套岩體無穿插關系,一般地,沉積岩會和接觸面産狀一緻,并且接觸面上方會形成一層底礫岩,礫岩大多是由花崗岩風化,爾後膠結而成。斷層接觸是沉積岩(變質岩)形成之後,由構造運動而使沉積岩(變質岩)發生斷層,接着岩漿沿着斷層形成的斷面通道上湧,冷凝後岩漿岩體會與其中一盤或兩盤呈斷層接觸關系。侵入接觸是岩漿岩與圍岩最常見的一種接觸關系,無規則界面,一般形成冷凝邊。第一天我們觀察到的岩漿岩就屬于第一種情況。
沿着小溪,風景一路。在仁義橋附近我們觀察了跳馬澗組頂部豆狀赤鐵礦,該礦層十數厘米厚,礦物呈褐紅色,硬度十分大,有豆粒般黑色顆粒。這是跳馬澗組和棋子橋組分界的标志層,是區分不同地層的标志礦物。像這樣的标志層還有很多,如扁豆狀灰岩、癞痢狀灰岩等。
走過仁義橋,彌想過往,仁義當頭,天地可撼。我們在野外實習,有時可能方圓十裡杳無人煙,想象如何在與自然交往過程中變得愉快,那麼我們就該從這橋上走一走。仁者,懷天下,義者,踏四方。就算大家不算太熟,但隻要付出你的真心,互幫互助,齊心協力,再難的路,我們一定會走過。暫新的開始終究會迎來美麗的成功。
凡事開頭難,我們也難免遇到一些麻煩。對于大多數同學來說爬山都不是很受歡迎的,尤其是女生。初次使用地形圖和羅盤确定踏勘路線,我對方向的把握得不是很準。岩層出露多伴有植被發育,對岩層産狀測量面選擇不夠科學,尤其是對岩性判斷很是欠缺。但總結起來,還是基礎知識不夠紮實,做不到融會貫通,缺乏大膽探索的勇氣。中午,老天仿佛也“垂憐”我們了,下起了陣陣小雨,本已疲憊的我們更是多了一絲煩躁。在老師的鼓勵和大家的堅持下,我們風雨而行,将激情進行到底。
                      越 戰 越 勇
    9月9号,我們按計劃進行實測剖面項目。有了前面幾天的經驗,我們慶幸實習實在輕松,可事實上,我們錯了。走了二十年的路,這天才明白世上的路可以難走到何種程度,才明白世上本來沒有路,隻是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短短150米的距離,到處竹子叢生,露石嶙峋,我們腳踩竹子,手攀岩石,硬是慢慢穿行了個把小時才見天日。難怪老師打趣說:“誰爬上對面的山,直接給一百分。”望着對面不着邊際的山,暈了……
我們都是鋼鐵戰士,越是挫折越能點燃青春熱火,從此路不再難,山不在高。稍事休息,我們便又生龍活虎起來,并從此對生活多了一份豪氣。實測剖面工作是一項團隊工作,需要每個人的努力。我們都是打仁義橋走過的,衆志成城之事自然不在話下。前測手奮勇而行,成為當之無愧的開路先鋒;後測手緊随其後,靈巧地收放手中的測繩;分層哥俯身彎腰,滿地追尋岩性的絲毫變化;産狀哥來回忙碌,力求數據最準确;标本哥背負“重任”,滿包的标本成為分層的有力證據;記錄哥一絲不苟,省慎地記錄每一筆數據…..各崗各位,各盡其職,齊心協力,井然有序。
最深刻的還是獨立野外踏勘,以前習慣有将帥帶領的陣地戰,一大群人,一号數據,無絲毫後顧之憂,如今單兵作戰,每個人都不得不成為特種兵了。穿行山間,天地自享。從路線的選定到數據的整理,每個人都得親力親為,感悟成長的真實點滴。
我們選定路線有幾個基本原則:1,垂直岩層走向。這一點易于查明地層層序,相互接觸及變化,尤其對褶皺和斷層的識别和分析,這是我們地質填圖的基本原則。2,沿着地質界線。這一原則可以查明地質體沿着走向的變化及準确勾繪出地質界線,但是這一點勢必導緻工作量加大。當然原則是靠人的靈活運用才能發揮它的價值。沒有誰可以未蔔先知,野外複雜多變的地形和植被情況要求我們盡可能合理科學地布線,提高工作效率。
中秋節那天穿越松8東側岩關組的經曆讓每個組員都刻骨銘心。我們9:30到達山腳,瞧瞧眼前這座百十米的山,難免小觑它了。我們被一種探險的渴望引導着,毫不猶豫地往山上沖,竹子,棱石,哪裡壓制得住對勝利的向往。越往上爬,竹子似乎越少了,我們也越得意,透過竹子的空隙看見前面有一塊裸露岩體,雀躍不已,大呼成功。十米、五米、一米,我們終于可以痛快地挺直腰杆,好好呼吸這山間靈氣了。那種“會當臨絕頂,一覽衆山小”的感覺,放聲大喊,真是令人豪邁!為慶祝我們登上這獨佳的觀景台,豔陽下,我們五個圍成一圈,我們拿出月餅,碰餅相慶,用相機定格這難忘的中秋節。
人生總有那麼多的意外,好的也行,壞的也罷,總要過去的。往上的路真的是我們不敢想象的,遍地荊棘,彎腰而行已不可能,在山頂谷地我們隻得匍匐前進,每前進一米我們都得被刺上幾次。正午時分的陽光火辣不饒人,我們的希望變成失望,可是行至此處,哪裡有回頭路可以走?堅持是走出去的唯一出路。我們每走幾米就用GPS定點,地形圖上我們和小路不足50米,可就是看不到一點有路的痕迹。在谷地深處,我們五人全部被荊棘吞沒,荊棘叢裡幾乎不透一點陽光,悶熱難耐。眼看帶着的水枯竭見底,大家難免心生一絲絕望,但我是組長,我就一定要和他們一起走出去,這是承諾,也是責任。
我們大家相互鼓勵,把握總體方向,一路朝南。在經過了四個半小時後,我們總算發現了路,無法言喻的成就感讓疲困的身軀沸騰了。尤其是往山下走時,聽到了另一組同學的呼喊,那種激動、親切的心情遠遠勝過了對節日的期待。整整四個半小時,我們仿佛被世界遺棄一樣,感到孤獨甚至害怕,有時說活着真好,其實和大家一起活着才是真的好。堅持下去,肯定有出路,而且是活路。
                  
                          心 靈 歸 宿
  
   這是一次專業知識大雜燴,學過的,沒學過的,通通為我所用。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途徑,更是獲得真理的方法。很多知識老師在課堂裡反複念叨過,但是一到野外還是一片空白,反而野外所接觸的,到了課堂奉為圭臬。希望以後可以獲得更多親臨現場的機會。對我這毛頭小夥來說,神奇的自然是一本永遠也學不完的書。
以前總在想我們将來究竟幹什麼,現在心裡甯靜多了。人不怕走路,就怕飄,那種渺茫的日子足以葬送任何頑強的靈魂。這次實習,為我剖開一條明晰的路,我将沿着它一直走下去。如果用十來天探尋以後數十年的方向,我想這次實習太值了。
在桂花開得最熱鬧繁盛的季節,我們離開了這座甯靜淳樸的山間小城,也許今生不再來,也許今生與你同在。我知道今後的路很長,但也可以很堅定。

上一條:理想導航
下一條:蘇玲書記為核資源與核燃料工程學院進行“宣傳工作專題培訓”

關閉

聯系我們

地址:湖南省衡陽市常勝西路28号2003网站太阳集团    郵編:421001
聯系電話:0734-8282206    聯系郵箱:zhausc@163.com

師德師風投訴電話

0734-8281738(教務辦公室)
0734-8282206(院黨政辦公室)

版權所有: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技術支持:西安恒遠翼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