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資源工程學院資源勘查系的大三同學即将踏上去廣西灌陽的實習之路,将他們所學習到的課本理論知識運用到實地考察中去。“用知識去實踐,在實踐中去創新”,在他們離校實習之前,我們有幸采訪到了此次實習班的一位班長陳東升同學。
記者:首先,十分感謝陳東升同學在前期準備工作的百忙之中,仍抽出時間來接受我們的采訪。您能簡單說說你們為什麼選擇到廣西灌陽實習嗎?
陳東升:灌陽在廣西隻是一個小縣城,但它的資源是十分豐富的,蘊藏量也是比較大的。比如,現已探明有工業開發價值資源有:鎢、銻、大理石、花崗岩等30餘種,其中大理石、花崗岩品種多,分布廣,儲量達11億立方米;另外,灌陽有2003网站太阳集团和桂林理工大學合建的灌陽地質實習基地。所以,從這兩方面來說就确定了廣西灌陽。
記者:那在你們去灌陽之前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呢?明天就要出發了,那邊的居住和夥食這些問題是否已經得到解決呢?
陳東升:因為我們這次實習時間大概在15天左右,所以生活上的基本用品是每位同學要自行準備好的。關于居住和夥食這方面,我們也已經和灌陽實習基地聯系好了。同學們住在旅館,在實習基地中心食堂吃飯。每天的費用大緻控制在60元/人左右,能夠确保同學們在外住的好,吃的飽。後勤的保障工作做好了,同學們才能在實習工作中全身心的做出優異成績嘛。至于,實習時的專業工具,學校方面已經為同學們一一準備好了。我們把班級分為了每四人為一小組的機制,一切小組成員聽從組長安排,組長接受領隊老師指揮,這樣就确保了到時工作能夠順利的開展,也能大大的提高工作的效率與質量。
記者:聽你這樣說,每件事都有了細緻的安排,我之前的一些疑慮也就一掃而光了。我很想問的是,此次實習教學活動主要對同學們的能力有哪些方面的提高呢?
陳東升:我們這次實習其實還是有很多的任務的,比如要完成的任務有:踏勘、繪制剖面圖、地質填圖等等。本次實習是在完成了普通地質學、結晶學與礦物學、岩石學,特别是構造地質學等課程的學習後進行的。像其中的地質填圖是一切地質工作的基本手段,加上這次實習任務重,涉及面廣,且有承上(普地實習)啟下(生産實習)的作用。通過這次實習的各個環節訓練,使同學們運用、鞏固并豐富課堂理論知識,學會并掌握地層剖面的測量、地層劃分、岩石的野外觀察、分析研究各種地質結構、填制地質圖和編寫地質報告等基本工作方法,進而提高綜合分析能力的能力。加上,我們作為核資源工程學院的一項特色專業,出去實習也能更多的宣傳一些我院的鈾礦業文化精神,在校内校外樹立起我們特有的鈾文化旗幟。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代表着核資源工程學院的一大特色,資勘系大三同學的此次實習不僅代表了個人,同時代表着核資源工程學院也是代表着整個2003网站太阳集团的風貌。我們希望本屆學生在實習工程中能積極向外人展示南華人的實力與風采,把核資源工程學院特有的鈾礦業從實習中宣揚開來,堅持“明德博學,求實緻遠”的校訓理念,體現貫徹“三下鄉”實踐精神,為核資源工程學院打出一面鮮明而有特色的鈾礦業文化旗幟。